最穷的省份是哪几个省(最穷的省份是哪几个省份)

孤单的城 2023-06-11 05:47:49 网友整理

中国最穷的五个省份

西藏、青海、甘肃、吉林、黑龙江,根据数据,这是全国最穷的五个省份。

青海西藏位于青藏高原,环境恶劣,榜上有名可以理解。

甘肃作为大西北地区的省份,经济体量较小,缺乏庞大的人口和市场优势。同时,由于地处偏远,交通运输不便,拓展外部市场的难度也较大。此外,甘肃的自然资源并不丰富,水、土壤等条件均较为贫瘠,这加大了其经济发展的难度。最后,在过去的多年中,甘肃政府对社会资本的引入和经济企业的培育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这也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东北地区自上世纪末以来面临着一系列的经济困境。其中,老工业基地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经济发展缺乏新动能,仍然依赖于过去的重化工业和大型国企,难以适应当今市场经济的需要。同时,东北地区的市场规模相对较小,人口聚集程度不高,难以形成庞大的消费市场,这也制约了地区的经济发展。此外,教育资源虽然雄厚,但在创新创业方面的基础薄弱,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和培育机制,难以催生出高质量的创新人才,进一步限制了地区的发展潜力。另外,地方政府长期以来缺乏整体性的战略规划和鲜明的发展方向,导致了一些企业和产业重复建设,浪费了资源,造成了经济效益低下。

甘肃曾经发展很好,兰州拉面也远近闻名,吉林,黑龙江曾经是老工业基地,经济发达。这两个省份有很多名校,比如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吉林大学等,教育资源雄厚,混成这样,成了最穷的省份之一,真的该好好考量。

妥妥碾压广东,这个省最穷市也能排全国74位

江苏这么“散装”,为什么能发展到现在的水平呢?其实要纠正一个重要的误区——江苏的“散装”,不能简单理解为一盘散沙。

冰川思想库特约撰稿丨熊志

先问一个问题,你觉得目前发展最均衡的省份是哪个?

答案可能不是广东,也不是浙江,而是“苏大强”江苏。

图/“国民经略”微信公众号

这几天,有自媒体统计了全国2022年最新的百强城市排名榜单,其中,江苏是唯一所有地市都跻身百强之列的省份,也是唯一一个所有地市GDP都突破4000亿元的省份。

图/“国民经略”微信公众号

百强城市入围数量全国最多,苏州、南京、无锡、南通四个GDP万亿城市,以及准万亿的常州,形成强有力的城市矩阵,“散装”江苏,这一次赢麻了。

01

2020年疫情时,在大多数省份以省为单位向湖北派遣医疗队时,江苏的医疗队,却是由各市甚至县级市派出,一时间“散装江苏”的话题登上热搜。

江苏的“散装”特征,首先体现在经济层面的多中心,每一个城市单独拎出来都不弱。除了几个万亿城市以外,从4000亿到9000亿元,每一档都有城市,最低的宿迁和连云港,在全国也是百强城市。

向各地分派医疗队,说明城市之间的协同度不够,当然也可以理解为,地方自主决策的空间比较足。地方的自主决策空间,当然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实力之上的。

这种发展层面的分散、缺少向心力的状态,不只体现在经济领域。江苏的“散装”,更表现在缺少整体性的文化认同上。

苏北、苏中、苏南,每一个区域板块,几乎都是一个独立的文化单元,十三个地市更是被称作是“十三太保”,谁都不服谁,以至于地图炮和鄙视链的现象,在江苏内部体现得尤为突出,它甚至被人调侃是“内斗大省”。

而更搞笑的是,这种“内斗”似乎与南京关系不大。在很多江苏人眼里,偏居江苏一隅的省会南京,更像是安徽的省会,它进一步坐实了江苏的“散装”状态。

图/网络

江苏为什么会形成这种“散装”的格局呢?原因是多方面的。

在自然地理方面,江苏虽然一马平川,平原面积占比相当大,但它被长江和淮河分隔成三个部分,形成了天然的地理屏障。

历史上,它们又被不同的行政区域管辖,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不同的区域文化,甚至吴语、江淮官话、中原官话等不同的语言。

而且,江苏的经济崛起,离不开依托乡镇企业的苏南模式。苏南地区的苏锡常等城市,凭借着便利的交通、靠近上海的区位等优势快速崛起,这种区域内部早期的落差,也让不同板块存在一种地缘上的隔阂。

而在发达的县域经济下,甚至还会出现“县不认市”的奇怪现象——哪怕县级市昆山属于苏州代管,但如果你去问一个昆山人,他可能大概率不会说自己是苏州人。

02

江苏的“散装”,确实给它带来了很大的好处。

既然谁的基础都不差,谁都不服谁,那大家相互比拼、追赶超越的竞争压力就会很足。所以区域内部的均衡性,江苏要比广东、山东、浙江等经济大省更强。

比如经济头名的广东,一方面,它有深圳、广东、佛山、东莞四大万亿城市,另一方面,也有汕尾、梅州、潮州、河源、云浮等才千亿出头的城市。

粤东、西、北和珠三角地区,形似冰火两重天。区域发展落差太大,导致资源上存在严重的虹吸效应,几个穷兄弟有苦难言,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本地人被大湾区吸走而流失。

近年来,江苏省会南京的人口增长,要远远比不上杭州等城市,抢人似乎没什么成效。站在省域内部看,区域发展更均衡,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各城市发展都不差,所以省内人口不会一窝蜂往省会集中。

因为发展更均衡,所以江苏的总体量比不上广东,人均GDP却是全国第一。2021年,江苏的人均GDP就达到了2.13万美元,是全国率先超过2万美元的省份。

图/网络

可能会有人疑惑,江苏这么“散装”,为什么能发展到现在的水平呢?其实要纠正一个重要的误区——江苏的“散装”,不能简单理解为一盘散沙。

比如改革开放后,苏南经济起飞导致省域内部“南快北慢”,南北差距不断增加,江苏在很早就开启了城市结对挂钩合作的模式。

像苏南的苏州和苏北的宿迁,二者2006年共建了苏宿工业园区,到2021年累计完成投资420多亿元,成为产业转移、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

可见,“散装”的江苏并不是都在单打独斗,城市之间的帮扶、协作同样比较紧密。如果“散装”就是各发展各的,那一定会出现同质化竞争的局面,江苏恐怕很难发展起来。

也正是靠着内部协同,苏南苏北早期的发展落差,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慢慢缩小,无论是苏南和苏北的人均GDP差距,还是GDP第一城苏州和最末尾的连云港,其差距都在逐步减小。

03

江苏的“散装”特征,意味着发展更均衡,经济、文化话语权比较分散,但同样意味着缺少一个强有力的经济中心,去参与全国的竞争,争取政策和资源。

江苏现在的经济第一城是苏州,苏州顶着“最牛地级市”的称号,在GDP十强的位置上风光已久。然而,到如今为止,行政等级不够的苏州连自己独立的机场都没有。

苏州市民坐飞机,还得跑到无锡或者上海去。前不久,无锡的苏南硕放机场,疑似更名“无锡苏州机场”的消息,还登上了热搜,事后被证实是乌龙,这一新闻也让苏州更显尴尬。

图/网络

至于被调侃为“徽京”的南京,在江苏也缺少足够的向心力。拼经济,拼不过苏州;论地理位置,远离几何中心,处在和安徽接壤的边缘,以至于一个南京都市圈,一半是安徽的城市。

2018年中央巡视组曾特意点名南京和哈尔滨,其中,南京是因为“省会城市功能作用发挥不够”。简单来说,对省内城市的辐射带动效应不足。

南京的经济首位度,也即GDP的全省占比只有14%左右,在省会城市中排名倒数,这样的比例如何能够辐射全省呢?

所以均衡发展的另一面是,江苏内部的实力过于平均,经济总量全国第二,却没有一座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中,政治、文化中心功能不足的苏州,和经济总量欠缺的南京,都无法在排名中挤到最头部。

在被巡视组重点点名后,这两年来,强省会战略的风同样刮到了江苏,它开始集全省之力来支持省会南京发展壮大。

“散装”的江苏,希望有一个强大的中心。毕竟,在城市群、都市圈时代,都需要靠中心城市来引领区域发展,但要和省内的兄弟城市抢资源,又哪有那么容易?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