胄的意思(胄的意思解释)

牛奶煮萝莉 2023-06-23 18:37:02 网友投稿

你能找出汉字“胄”和“冑”的不同吗?小汉字,大学问?

汉字“胄”和“冑”,给您5秒钟,您能发现这两个字在写法上哪里不同吗?都说汉语难学,这两个字如果让外国人看看,估计要崩溃了。

你能分辨吗?

相同点:这两个字都读:[zhòu]。不同点:就在下面部首中的两个短横上。“胄”字,下面是个月字旁,短横长(两端顶格)。“冑”字,下面是个冃[mào]字旁,里面的两条短横不顶格。“胄”与“冑”确实是一组写法不同的同音字。

点击进入“汉字文化圈”,第一时间收看,汉字知识。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胄”字如何解释?

咱们把“胄”字拆开来看,它是以上面的“由”为声旁,以“肉”为形旁的形声字。胄”的下半部分是一个“月”字,本体是“肉”,所以它表示一种血缘关系,指的是帝王或者贵族的后裔,组词“帝王贵胄”。大部分“月”字旁,其实都是“肉”字旁。而且,我们经常见到的带“月”字旁的字,往往跟身体也有关系。比如:胖、腹,脚,腿等汉字。

胄字多与“天潢贵胄”这个词一起出现,天潢贵胄泛指皇族宗室子孙。

汉字“胄”和“冑”的视频讲解

视频加载中...

咱们看电视剧听说过最多的词跟大家说一下:

王公贵胄:有爵位的,皇帝一族,功臣一族。名门贵胄:泛指家世好的公子哥儿市井贵胄:出身市井但地位显赫天潢贵胄:指皇族或其后裔王孙贵胄:旧时贵族、官僚的子弟

“胄”多指贵族子弟

“冑”字,如何解释?

“冑”是头盔的意思。它也是形声字,声旁还是“由”,形旁则是“冃”(mào)。“冃”是象形字,就是帽子的象形。本体是“帽”,所以它指的其实是古代士兵打仗时戴的头盔。我们在看电视剧时,经常会听到这么一句话:“恕末将甲冑在身,不便行礼”。这里的甲胄指的就是身上的装备,也可以叫铠甲

身上的装备,铠甲

铠甲大致分为皮质铠甲与铁质铠甲。

铠甲对于古代打仗的士兵来说至关重要,如果一个士兵上战场没有了铠甲,那么他的防护基本为零。铠甲对于我国战争史上来说,发挥着很大作用。随着当时时代的变革,身上的铠甲正在慢慢发生着变化。

铠甲对于战士来说是何等的重要

战国时期,甲胄主要以皮革制作,但也出现了铁甲胄,到西汉中期,铁甲胄已经占据了主要地位,而从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和分析,秦代的铁质甲胄已经占据相当的比例,但仍以皮质为主。但是由于当时工业的不断发展,战场上的进攻兵器由原来的青铜器变为更锋利的铁质武器。那么,作为防护用的铠甲就不得不升级为铁质铠甲。虽然穿在身上很重,为了保护自己,也没办法。

古代战场,矛与盾的较量。

好了,同志们。希望大家看望这篇文章,能略微有些收获。了解中国汉字,就是了解我们的历史,学习汉字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加油,我是聊城王岗。

文化小课堂

豕字家族:涿冢塚,原来“坟”字最初跟埋人没有关系······

《双法字理》丛书对每个汉字的介绍具有知识性、趣味性,更重要的是“群字分族”识字法,让我们都能系统识字,学一个字就能带动一大串。

今日汉字主角:涿冢塚

01

涿鹿的“涿(zhuō)”,早在5000年前,黄帝、炎帝、蚩尤“邑于涿鹿之阿”,此处更是黄帝的发源地,黄帝城亦被称为涿鹿古城,炎、黄二帝与蚩尤之战便在涿鹿之野。后来炎帝与黄帝合并部落,完成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大融合,后世子孙皆为“炎黄子孙”。

在离此不远处,现北京西南边与河北的交界处,有一个隶属河北的“涿州”,古时为“涿邑”,后改为“涿县”,今为“涿州”,是战国时燕国的一处城邑。

“涿”带有三点水,跟水有关,右边是“啄”的省略,是一条水名为“涿水”。这跟它的地貌成因有关,涿鹿县的基本地貌是由燕山运动形成的,造成了大量的山体沉降,于是境内出现了大量河滩、盆地、阶地等。

这些沉降使地下水通过断层涌出地面,形成河流。这就好似 神鸟啄破地面,使水涌了出来形成河流,所以取名“涿水”。

02

“冢(zhǒng)”字上面为表示覆盖的“冖 (mì)”,把猪绑住,然后盖起来了,这是表现什么呢?这就是绑住杀了,然后再埋起来,“冢”者“终”也。

人死了就埋到土里了,所以后来又加了个土字旁,有了“塚”,二者意思相同,混用。

“冢”一般指很大的一个大土堆。“墓”呢?不鼓出地面的才叫墓,“墓”者“莫于土中”。

墓是古人最早埋葬的方式,埋于地下就行了。成吉思汗死后就葬于墓中,万马踏平。

“坟”呢?坟不是埋人,在读古书经典中看到“坟”字,最初跟埋人没有关系,如“三坟五典”。坟实际是用来存放文书典籍的地方,即地下书库。

当一个人死后的墓室里,陪葬有文字书写的竹简典籍时,这个墓就是“坟墓”。文字中往往会有记录关于墓室主人信息,以及当时的历史事件。

图〡湖南省博物馆的马王堆汉墓陈列

最著名的就是“马王堆汉墓”,出土有大量竹简和稀有帛书,此外器皿上也刻有文字信息,这种存有文字信息的墓,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坟墓。

今天考古发掘中,发现墓葬的第一件事就是找文字,找到文字就知道是谁的墓了。后来,“坟”逐渐成为墓葬不可缺少的环节,如墓志铭,墓碑。但它的读音“fén”,依旧能把它带回到古老的地下,作为“封存在地下的文字”。

○〢关于作者:

本文改编自《双法字理》,作者:白双法老师。

读《双法字理》,学汉字文化!你值得拥有!

汉字文化的学习进步,绝不仅仅是汉字本身,更是一种文化智慧的提升,是一种思维方式的构建。

这里是无师字通,专注分享汉字相关的故事与文化,喜欢的朋友们欢迎转发,感谢支持!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