筵(筵席)

追梦抓梦 2023-06-12 23:29:27 网友分享

一读就错的116个汉字,你读错了多少?

有些字,你虽然认识,但却一直读错了很多年。

巷(hàng)道、高丽(lí)、芭蕾(lěi)、拗(ào)口、筵( yán)席、殷(yān)红、给(jǐ)予……

这些常用字,你能读对多少?来一起看看由人民日报整理的这116个汉字!

中国汉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以上这些字,是真的很多人经常读错,一不小心就会闹出了不少笑话。

来源: 书香江苏

通渭“十三花”筵席

通渭“十三花”筵席(俗称鸡肘席),是民间招待宾客最为传统且档次最高的筵席。它是由八个水菜碟,并中间放置和菜(气)盘子与八个跑菜、五个座菜组成。

首先,席中间摆放一个和菜(气)盘子,里面盛适量香醋、撒少许葱(绿)丝、红辣椒丝,以便和菜及蘸吃。和菜(气)盘子周围摆放八个水菜碟,通常为四荤四素,四荤一般为猪排骨、头肉、心肝、肠肚等做成的凉菜;四素为胡萝卜、菠菜、豆芽、大枣等做成的凉菜。

随后,依次上八个跑菜,一般情况下,跑菜为:

第一道菜:鸡。它可以是清蒸(炖)全鸡、也可以是碗扣鸡。

第二道菜:炒菜。炒菜可根据时令鲜蔬而定。

第三道菜:肘子。酸辣肘子。

第四道菜:蜜汁馉

通渭“十三花”筵席,若是婚宴,第四道菜必须是“蜜汁馉”。

第五道菜:鱼。糖醋脆皮鱼。

第六道菜:炒菜。菜种可根据时令鲜蔬酌定。

第七道菜:汤类。酸辣肚丝(块)汤。

第八道菜:八宝饭。

五个座菜,即四碗一锅子或四菜一汤。

四碗一锅子,由四碗热菜和装满肉菜的一木炭土锅子组成。“四碗一锅子”菜种不定,当地通常为:胭脂肉、泡胀肉、虎皮肉、豆腐烩肉、丸子(清汤)、苜蓿肉等菜中的任意四个菜各一碗;锅子垫底菜很多,一般是白菜、芹菜、豆腐、粉条(皮)、土豆等,底菜上面一般摆放虎皮肉、泡胀肉、猪骨头、鸡肉、丸子、瘦肉等各占一格而且摆放整齐,上面撒葱花、辣椒丝等。

繁星|坐席

在我老家村子里,你若在街上走,迎面遇到个人,和你打招呼,干啥去啊?你答,赴宴去。他肯定会眨巴着眼,愣神,啥?你要接着再说一句,坐席去。他就恍然大悟状,噢,吃酒席去啊。

为啥叫坐席呢?据说是从古代沿袭过来的,古人席地而坐,“筵”和“席”都是铺在地上的坐具。铺在地上的叫做“筵”,铺在“筵”上的叫做“席”。所以参加宴饮叫做“坐席”。

小时,能坐一回席,对我来说,和过年一样值得期盼,因为能吃上鸡鱼肉了。那时人们都不富裕,平日桌上的菜都很清淡,只有在有喜事或客人来时,才杀猪杀鸡宰羊,吃上一回肉。

去坐席,那可是隆重的事儿。要提前洗好衣服,衣服虽然不新,但一定要干干净净。爱美的女人,还要搓点雪花膏,增增白。至于小孩么,洗干净脸,别带着鼻涕就行了。

家里亲戚少,我坐的席屈指可数。几个堂姐出嫁时,我读小学,去送亲。那时送嫁妆全靠人力,不像现在,有车,很方便。大件,比如桌子、柜子啥的,大人抬着。我呢,扛一个小椅子。幸亏要去的村子都不远,和我们村紧挨着,走不了多久就到了。

到了新郎官家里,就要正儿八经坐席了。我当时人虽小,但也是新娘的娘家人,在酒桌上有我的一席之位。大人要喝酒,我不喝,只是盯着桌上的肉。为了这顿酒席,早上我都没吃饭。大人们不夹菜,我也不好意思伸手去夹,但眼睛一直盯着那些诱人的肉。大人们于是都笑,一边给我夹菜,一边说,想吃啥就吃啥,别呆着啊。很快,我面前的碟子里,就堆满了各样的肉。

去一个叫做浮邱的村子坐过一次席。那里的酒桌上,习俗是“八顶八”,八八六十四道菜,和满汉全席差不了多少,八个大菜是肉食,蒸全鸡,焖全鸭,糖醋鲤鱼,肉丸子……其余五十六道菜是凉菜,热菜,汤菜,干菜,时令菜,干鲜水果。

那是真正的饕餮盛宴啊。

要置办一次酒席,费心费力。一个小家办酒席,一个大家族的人都来帮忙。提前一天就开始忙碌了,分工明确,烧火的,买菜的,择菜的,炒菜的,端菜的,忙而不乱。平日里,大家都为生活而忙,因为这一场酒席,重又聚在一起了。一个家族的人,齐心不齐心,团结不团结,这时就看出来了。

如今,村子里有了几个饭店,村里人谁家有红白公事,就到饭店里去招待。一个家族的人聚起来热热闹闹办酒席的场景,见不到了。

因为老家里的事儿,我曾经在村里的饭店坐过几次这样的席,虽然饭菜精美,和城里的差不多,但我吃起来,总感觉味道寡淡,少了点什么。少了什么呢?我想了很久才想出来。嗯,是少了以前那种浓浓的人情味儿。

作者:曹春雷 来源:扬子晚报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