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最大(八字最大威德心真言)

谁为谁伤 2024-02-27 17:10:05 网友上传

为什么要算这个命?看这个八字?

时隔一年,最近又莫名其妙帮好多人看起八字来。喜不喜欢算呢,我也不知道,可能只是很想看看每个人的八字是怎样的,和他们所散发出来的性格特征,还有人生经历是否和八字里显示的一样。所以比较愿意帮熟人看,不熟的反而不怎么想看。

更不愿意像之前在小红书抖音遇到一堆客户加我,收他们钱,帮他们算。算八字就是这样,毕竟收了钱,说话就不能太直白,容易得罪人,明明看到不好的地方,还是要想着怎么委婉回复,人家才会觉得花得值得,花得开心。而且很多时候,来算八字的人,都是人生遇到不顺才会来算的,人家本来就很绝望,还来被我泼冷水,岂不是要人家命,罪过罪过。同时对于算八字这份活来说,认认真真算一个八字起码一小时没了。这钱收得也不划算,把算命当成事业或者副业,算了算了哈哈。

八字准不准呀,这是一个很玄学的问题。我觉得八字命理,既然存在这么多年,肯定还是有价值的地方。一个字吧,准。但是准确率顶多七八成。最准的就是婚姻还有人生的运势,还有就是有些人的八字就是简单,就是很规范很模板的八字,自然而然就很准。有些人八字构成很复杂,真的超级难算,这是没办法的。我自己的八字其实也是挺复杂那种,不过毕竟自己肯定更熟悉自己,了解自己更多事情,也明白这些事发生的缘由。所以想要算准自己八字,有时候还是要和师傅多交流自己的过往或者自己去学习一下,还是挺简单的?

到现在为止算过的八字肯定超过千个,过程也有人问我是怎么会算这些的。有时候总想用一些比较神秘的故事来忽悠。什么家里祖辈是做一行的,继承来的,家里有很多古藏书被我从旧书柜里翻出来,得到过什么大师瞎子点化,其实讲这些无非是自我营销包装罢了吧。之后,哪有什么玄学,要相信科学。

之所以会去了解一些八字的东西。实际上,无非是找过很多算命师傅,算了好几个,没算出个所以然,啥也不是。所以出于这个目的,来自学这方面内容。其实没什么天生异能,人人都可以学,无非就一些类似像高中地理,带着文科的思维去分析计算这八个字的组合关系,转换成能命主听得懂的话。

而且世界上,一样八字的人很多,我所算的也不过是冷冰冰的八个文字。没有什么命越算越薄或者是泄露天机的道理,正确理性看待才是正确的。所以,很多时候,我也比较喜欢说自己是看八字的,而不是算命的,算命的命真的很沉重,不是能算出来的。

我是看过很多教学视频才算是入门,千万别看书,看书看不下去的,正经人谁学算命靠看书的。一大堆陌生术语,没个老师教,谁看得下书。给我启蒙比较深的,我觉得是九龙道长给我影响最大,虽然现在看他的课程,我觉得他在胡说八道,瞎忽悠的,比麦玲玲大师还会忽悠,但是用来入门还是非常好的。后面还看了很多不同大师的课程,因为上一份工作可以随便看墙外油管的东西,所以看了很多免费课程,特别是一个叫易学基地的账号,看了特别多,收获还是很多的。后面买了很多的算命的书,但是我觉得看不看都可以,反正都是反反复复讲一个东西,和地理一样靠理解,不要背诵。真的想看书的话,倒是可以从韦千里的《千里命稿》看起,书又薄案例又多,而且语言表达方式比较接近现代,好理解。

而且现在排盘软件那么多,也不用自己排盘了,能读懂盘还有大运流年合冲刑害破,就可以啦,入门比老一辈算命人轻松多了。更不用像一些电视剧演的,掐指一算,掐指其实也是为了看两个五行的关系,没那么神秘哈哈。

但是看课程,学得再好,没有验证或者没有比较好的方法去深入对照探讨是很难记住的。所以,我经常去找一些算命去算,淘宝、拼多多、贴吧、线上线下都算过,当然现在淘宝拼多多应该没有这些内容了。我也不建议网上去算,鱼龙混杂的,特别是拼多多几块钱的,就想不明白为什么会有人相信,几块钱的能算出个什么所以然。贴吧偶尔会遇到挺靠谱的,但是水平也是马马虎虎。

真正佩服的还是线下的算命先生,可以面对面,气不喘,话不颤地和你胡说八道。线下去过好几个地方,什么大石地铁口,光孝寺门口。但是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广州京溪南方医院天桥底下,因为医院会有很多人,担心自己家人病情太严重能不能扛得过去之类的。来算一下,求个心理安慰。那个时候还有挺多摊位的,现在应该都被清理掉了。那个时候去算八字主要是经历了一些人生比较大的人生变动,没缓过来。也找不到朋友说话,就过去算了一下,有人可以和我说话。

那个时候给我算八字的是一个道士装扮的老头,大概六十几岁,头发剩下没几根也都发白,但是发髻还是弄得很像模像样,一口很重的河南口音,听不出几句明白话。当时我还很机灵地录了音,想着回过头来去听听分析分析。现在看来这老头算得也不怎样,字也写得丑。当然可能是派别不同,毕竟算命除了常见的子平派,还有五行派和盲派,我也不能说人家那样算就不对。算了半天,没听出个所以然,只记住他在纸上写了28岁开始一切顺了。

是啊,一切都会顺了,会顺了。找人算命是真的开心,因为有人愿意好好听你说话,理解你的处境,还给你很多意见和办法,这有什么不好的,对吧,对吧?

后面还给我整了一出求观音签,一看就是江湖骗术假得很,说是观音给我的符,让我回去把符压在枕头底下,还有的叫我在家门口烧掉,甚至还有遇到过一个让取二毛二甲各三份再加一朱砂,没有的话用古币,再用红纸包起来扔最近的河里可以帮忙脱运。这些都是一些改运的办法吧,我也不知道真假,毕竟玄学吧。

突然想起小时候有些同学,管自己父母不叫爸妈,叫姨和叔。除了是传统叫法,也有一些是为了避小孩或者父母八字太凶克到对方。还有就是把自己小孩说是认给其他亲戚做儿子女儿,可以让小孩活得更健康聪明,我爸妈就有认了一个亲戚做女儿,每年给买新衣服和包红包一直到成年。当然最常见还是取名字吧,八字看缺哪个五行,就名字补哪个五行,像我弟就起了个林,表妹起了个霖,还有个同事起了个鑫,一看就知道八字缺什么哈哈,听说北方还有一些是按照笔画去取名补五行的。但是也不是说缺什么就补什么,还是要看八字喜忌,看看有没有必要去补上,别弄巧成拙了。

我觉得最假的就是寺庙那些请太岁的,不管是道教还是佛教都有这一出。都是拿生肖说事,生肖不过是八字四柱的一柱年柱而已,我觉得更重要还是要看流年太岁对日柱的影响,对整体八字的影响。真要这么讲究,每年起码一半的人需要请太岁,而且他们还说了,不犯太岁,也可以请太岁,加强一年运势保平安。这就很那个,额。

突然想到,在潮汕老家。导致你结婚不了的,不是彩礼也不是工作或者长相。而是父母会拿着小两口子的八字去合一下。你们八字不合,比较迷信的家长会让你们直接凉凉,没什么好说的。我不知道村里合八字的老先生是怎么合的,有些比较水,会直接说你们猪蛇相冲,牛羊相冲不能结婚,真的耽误人。当然还是会有靠谱的,会仔细去看两人日柱还有年柱的冲合关系;再看看两人各自的婚姻信息,会不会两个人都很差;最后再看两个人的人生运势和财运情况是否是同步的。当然,我不知道合婚这件事对不对,支不支持。但是从全国离婚率来看,确实潮汕地区最低。而且两个人真心相爱的话,我觉得八字合不合,只不过是两个人人生中需要迈过的第一个坎而已。

有时候看着命理书上一个个单薄的八字,真的会沉默不语。他们也有过灿烂的一生,也曾开心过,迷茫过,努力过,觉得我命由我不由天过。看到他们人生最后那几年,几个壬寅、癸卯这样没有感情的文字,却可以感受到他们的痛苦和绝望。有些人可能只能呆呆地看着天花板,心里祷告着脑子能不能不要那么清醒,就昏昏沉沉的,什么都不记得,什么都不知道。

求求不要想起小时候有风拂过脸庞,大胆用脚碰撞大地奔跑的日子;求求不要想起阳光撒进窗台,灰尘也有影子的的日子;更不要想起和心爱的人,牵手拥抱热乎的日子。

生命啊,终究还是尘归尘,土归土。能够体验好人生这个过程,才是最重要的。不过是这几十年,有些人甚至还剩下不到一半了。

最后,干嘛算这个命呀,可能真的只是想要找人说说话吧。

“塞外珠峰”海坨山

2022年北京冬奥会三大赛区之一的延庆赛区,地处海坨山麓,高山滑雪、雪车、雪橇等比赛项目在这里举行。

海坨山位于延庆区西部,最高峰海拔2241米,为北京第二高峰,延庆第一高峰。因山势险峻,每年11月到次年5月多出现“海坨戴雪”之景象,故有“塞外珠峰”之称。而每到雨季,骤雨如飞,故称“海坨飞雨”,为“延庆八景”之一。

海坨塔 潘之望 摄

五峰横亘拱卫京师

据《北京市延庆县地名志》载:海坨山“坐落于张山营镇北部,与河北省赤城县交界,位于县城西北16.9公里,南邻延庆盆地,东、西、北均为连绵群山。”

海坨山属燕山山系,于燕山运动时期开始形成。经过漫长的地壳运动、断裂、抬升,形成陡峭险峻的山峰。山体呈东西走向,横16.9公里,纵28.4公里。较高的山峰有5座。山岩多为花岗岩,形成年代距今一亿三千多万年。山中多“V”形峡谷,为河流下切和断裂抬升构成,山上泉流众多,汇流成溪。

在海坨山五座较高的山峰中,以大海坨、小海坨(也称二海坨)和三海坨最为知名。大海坨海拔2241米,为北京第二高峰,延庆第一峰。小海坨在大海坨南侧,海拔2198米。三海坨在小海坨南侧,海拔1854米。三峰如屏风横亘于北京之西北,成为拱卫京师的天然屏障。

传说,远古时期,海坨山四周是一片汪洋大海,海坨山像被大海驮着一样,所以称“海驮山”。经过亿万年石长水落,形成连绵起伏的高山,故名“海坨山”。如今山崖之上仍有海浪冲击的痕迹,众多的泉流被人们传说为“海眼”。山上植被丰茂,气候随海拔高度变化差异极大。

海坨山被河北赤城县人称为“海陀山”,据传是因为从赤城县一侧眺望海坨山,形似巨大的陀螺,故得名。

海坨山的历史十分悠久,早在1500多年前的北魏时期,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称其“峰举四十里”。明代嘉靖年间编纂的《隆庆志·山川》称:大海坨山“高耸万仞,层峦叠巘(yǎn),云生其巅,雨即随之,上有龙潭,名‘大海陀’。崖畔有巨石,刻‘大海陀峰古迹盛迹’八字见存。”由此看来,海坨山或因龙潭得名,或以石刻著称。

海坨山为京北名山,远在明清时期便有人慕名到访。明代怀来卫指挥佥(qiān)事范鉷(hóng)登临海坨山时,即兴赋《登大海坨峰》诗:“叠嶂层峦耸翠微,清风吹我上仙梯。鹏程九万扶摇近,世界三千指顾低。瀑落碧溪惊霹雳,气蒸丹石出云霓。太平形胜应歌咏,欲洗苍崖写颂题。”明代兵部尚书胡宗宪在巡视城防时,也登上海坨山远观山色,遂赋诗《大海坨山》:“鞭霆驱海神功妙,千秋威灵雄绝徼(jiào)。何当一喷白龙泉,洗却天狼永不耀。”二人之吟咏,将海坨山的雄伟与壮观,赞美得淋漓尽致。

小海坨地处大海坨南侧,山势依然陡峭、地形复杂、山高林密、降水丰富,四季景色宜人。有诗赞曰:“千峰壁立林荫翳,鸟道羊肠近日边。履下如冰攀附上,汕头芳草碧连天。”三海坨上有石似棋盘,传说为赵匡胤与太白金星下棋的遗迹。

“海坨戴雪”成就美誉

海坨山海拔高,山势险峻,截云断雾。每年7至9月,只要黑云压顶,随之即忽雷闪电,大雨倾盆,从远处望去,只见黑云乱卷,骤雨如飞,故称“海坨飞雨”(又名“吞奇吐秀”),为“延庆八景”之一。延庆县志称:其“若轻风屑雨,则湿霭轻岚,霏微迎目,恍在蓬莱烟雾中。”

如此奇观,引来众多文人墨客一览胜景,并留下许多赞美诗篇。

明代礼部尚书赵羾被贬隆庆(今延庆)时,游历四时之景,并赋诗数十首,而赞美“海陀飞雨”的诗作有多首,其中有:“群山相囿独争高,怒拥玄云上碧霄。奋击毒雷驱海苦,大施甘雨泻天瓢。岩前飞瀑飘银练,天外长虹卧锦桥。一勺乌龙潭上水,年年滂沛润枯焦。”言景喻情之中,表现了作者将济世安民的宏大夙愿寓情于海陀甘霖,赋予雄奇壮伟的海陀山“雨”众不同的文化内涵。

清代文人胡焘的《海坨飞雨》诗歌,于景于声,颇为生动:“海坨晴景正徘徊,骤雨如飞忽送雷。北度峰头山色变,西南树声水声催。霎时云泼诗谁就,片刻风飘鸟不猜。但看狂澜起满地,斜阳又照暮天开。”清康熙年怀来知县许隆远任职之时,多次在夏季登临海坨山,诗曰:“纷纷帽絮失嵚崟(qīn yín),大海坨峰何处寻。溅沫流珠如瀑布,还来世上作甘霖。”

每年10月至次年6月,海坨山因山前盆地潮湿空气被抬升,山顶气压气温均低,往往一夜北风吹过,大海坨已戴上银白色的“雪帽”,在延庆盆地范围内均可看到“海坨戴雪”的奇观,由此被誉为“塞外珠峰”。

“海坨戴雪”美景

明代在翰林院任职的金幼孜曾寻游于海坨山麓,在观赏了“海坨戴雪”之景观后称赞道:“诸山雪霁,千岩万壑耸列霄汉,琼瑶璀璨,光辉夺目,真奇观也!”

人们常把“海陀戴雪”誉为太平形胜,尤其在秋末冬初时节,海坨山多是北京地区最早见到“头场雪”的地方。一夜秋雨过后,海坨山顶尽显银装素裹之冬日景象,而山下则是五彩斑斓之秋色,不少人慕名前往,一览“海陀戴雪”之奇观,遂有诗曰:“已是惠风绿妫川,海坨青女仍翩翩,上浮白玉下浮翠,胜过东瀛富士山。”

大小翮山文脉流传

在大海坨东麓有两座山峰,名为大翮(hé)山、小翮山。《魏土地记》称:“沮阳城(今河北怀来县大古城附近)东北六十里有大翮山、小翮山。”而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记载:阳沟水“出(居庸)县东北,西南流径居庸县故城北,西径大翮、小翮山南,高峦截去,层陵断雾,双阜共秀,竞举群峰之上。郡人王次仲少有异志,年及弱冠,变苍颉旧文为今隶书。始皇时官务烦多,以次仲所易文简,便于事要,奇而召之,三征而辄不至。次仲履真怀道,穷数术之美,始皇怒其不恭,令槛车送之。次仲首发于道,化为大鸟,出在车外,翻飞而去,落二翮于斯山,故其峰峦有大翮、小翮之名。”

这里记述的是一个流传久远的故事。

相传,秦始皇统一后,欲将原来各国的文字统一成篆书。他听说上谷郡(今河北怀来小南辛堡镇)人王次仲改变了篆书那弯曲难写的笔画,发明了横平竖直的隶书。这种写法简便而美观,秦始皇知道后,要召其入宫为官。但王次仲是个修道之人,不愿去咸阳(今陕西咸阳市)做官,三召而不至。秦始皇很是气愤,命令上谷郡太守用槛车送之。槛车上路后,走了两天两夜,行至今天延庆西部时,王次仲化作大鸟,飞出车外,向北翻飞而去。飞到此处时掉下两片羽毛,变作两座大山,即大翮山和小翮山。

人们敬仰王次仲的人品,更钦佩他所进行的书法改革,便在海坨山上修建了一座次仲庙,以示纪念,每到节令便去祭祀。据传明成祖朱棣北征时,途经大翮山,见山形似横立着的羽毛,无突出的尖峰,且从东向西延伸,便问随行的军师:“此山何称?”军师告知为大翮山,且建有次仲庙,成祖遂登山入庙凭吊。当看到次仲庙因多年失修而破败时,便令驻守于此的明军予以修葺。

海坨山以大翮山、小翮山景致最为壮观,金元以来便成为京畿名胜,文人墨客慕名寻访者络绎不绝,并吟诗作赋,给予赞美。

大翮山南麓有一座秋阳观,金正大元年(1224年)二月,长春真人丘处机曾来这里打醮(设坛念经做法)。他见山水明秀、松萝烟月、风景优美,便欣然题诗:“群山一带碧嵯峨,上有群仙日夜过。洞府深沈人不到,时闻岩壁洞仙歌。”

元初大臣、耶律楚材之子耶律铸曾到大翮山游览,当登临顶峰远眺时,顿觉视野开阔,远山近水尽收眼底,遂即兴赋诗:“路盘空翠上青天,下望皇州一点烟。云叶去堆人脚底,日华垂在马头前。露花烟草芬兰麝,百籁群鸣播管弦。可诮旧游王次仲,不来寻谒酒中仙。”文辞华丽优美,极富意境与浪漫色彩。

海坨山秋景

明代文学家、史学家王世贞于秋日寻游大翮山,为山中秋色所倾倒,也赋诗曰:“鸟翮山头王次仲,鸿都门下蔡中郎。似分晋季鹅池墨,流作梁清练水香。柿叶过霜红满地,芭蕉含雨碧堆床。二南须为纵横写,老去风人有面墙。”(本版图片均由北晚新视觉提供)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