枭(枭起青壤)

若即若离 2023-08-13 12:35:33 网友投稿

说文解字:“枭”和“袅”你能分清吗?含义区别大了

汉字“枭”和“袅”是我们在平时书写过程别容易混淆的汉字。因为这两个汉字模样相似,常常有些人颠倒这两个字。别看长的像,其实汉字“枭”和“袅”的含义区别大着呢!今天我们来一探究竟。

“枭”和“袅”是不一样的

咱们大部分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当遇到不认识或者不熟悉的汉字时,容易看字边。汉字“枭”和“袅”有个共同的特点,上面都有一个共同的偏旁(鸟字少一横),看来这两个汉字的基本含义与“鸟”多少有点联系。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点击进入汉字文化圈,第一时间收看汉字文化知识。

“枭”本义是“恶鸟”、“不孝鸟”。

“枭”字,上面是一个长的像鸟一样的偏旁,下面一个木。本意是指一种恶鸟,古文记载:捕捉后要把它的鸟头悬在树上以警示大众。那为什么说【枭鸟】是一种恶鸟呢?书中记载,枭是一种不孝鸟,长大以后会将含辛茹苦养大它的母亲吃掉,所以枭鸟是最该被吃掉的。与枭相对应的是“獍”这种动物,长的不像虎,不像豹,传说它非常的残暴,六亲不认,长大后会吃掉自己的父亲。所以后人用【枭獍之心】比喻恶人或逆子。

不孝鸟

传说,獍长大后会吃掉自己的父亲

枭,也指一种古代刑罚。枭首示众,你一定听说过吧。

枭,也指一种古代刑罚【枭首示众】,就是把头割下来悬挂在木头上。这种刑罚手段是相当残忍的一种酷刑。而由于这个字的本意有一些贬义词的色彩,所以古代“枭”这个字也指私自贩卖食盐和的人。比如盐枭,毒枭等。到现在,由于食盐有着特殊性是不许私自贩卖的,贩卖更是一种违法的行为。

枭首示众是古代十分残酷的刑罚。

“枭”的延伸的含义是勇猛,如:枭雄

“枭”这个字延伸的含义是勇猛,比如词语:枭勇(也可以说骁勇)、枭雄。枭雄指的是骁悍雄杰之人,多指强横而有野心之人。我们经常听说的一句话是:曹操是一代枭雄。曹操不但是奸雄更是一代枭雄。

曹操,一代枭雄。

“袅”字,本义为柔弱、缭绕的意思。

袅,上面一个鸟的模样,下面一个衣服的衣。这个字像一只小鸟披着美丽的衣服,看上去给人一种很柔美的感觉。有一句古诗大家还记得吗?“不声如动吹,无风自袅枝 ” 是形容衣服随风飘动,轻舞飞扬的样子。而袅字的基本意思也是:柔弱,缭绕的意思。我们经常用的一个词语叫:炊烟袅袅,形容烟气缭绕上腾的样子。再比如“垂柳袅袅,形容微风吹拂的感觉。

炊烟袅袅

炊烟袅袅

“袅”,也形容女子的柔美姿态,解读诗句《虞美人》。

“袅”,由于这个字的词性,在用作人物身上,多是形容女子的姿态,给人一种轻盈柔美的感觉。大家还记不记得宋代词人叶梦得的作品《虞美人》?

落花已作风前舞。又送黄昏雨。晓来庭院半残红,惟有游丝,千丈袅晴空。

殷勤花下同携手,更尽杯中酒。美人不用敛蛾眉,我亦多情,无奈酒阑时。

“袅”,多形容女子的柔美姿态

这首词的意思是:落花已在风前翩翩起舞,接着又送走黄昏下的一场雨。早晨来看,庭院里的花已有一半遭摧残,只有千丈游丝在晴空中袅袅飞扬。我们在花下彼此热情地手握着手,再把杯子中的酒都喝干。美人啊,你用不着皱起你那弯弯的眉毛,要知道我也是多情人,可又有什么办法呢,酒席已到要散的时候了!

虞美人

虞美人

综上所述,汉字“枭”和“袅”,看似外表相似的汉字,所表达的内涵完全不同。我们只有读懂汉字,才能更好的运营汉字。希望本篇短文能帮助到大家。[微笑]

尾鱼新文《枭起青壤》完结啦!双强人设,悬疑高能剧情

所评书籍:《枭起青壤》作者:尾鱼

(芭莳圈扫文组 cliche 书评评分 9.1 )追求艺术但也求财的傲娇女主X身世凄惨抗压一绝的忠犬男主

“一入黑白涧,枭为人魔,人为枭鬼”。

这一句话可以说是本文的底层逻辑,通过这个设定展开了所有故事的开端。

本文的开端,是一对恩爱夫妻,也是炎拓的父母。

父亲在早期虽然干的是不完全正规的挖矿事业,但是他为人却又还算讲义气,爱老婆、顾家庭。有一次矿挖太深,成了转化后的地枭第一眼看见的人,变成了伥鬼。

正常人眼里的世界加入了奇幻成分,这个故事开始掺杂伦理与非科学,这个家庭的问题从内部矛盾切换成外部矛盾,最后阴差阳错一家四口分个干干净净。

或许林姨最初只是想借势,让自己更好的融入社会,并且为之后的转化大业努力。但是伥鬼对地枭的言听计从,让一个一直深爱丈夫也被丈夫深爱的妻子能怎么想呢?甚至就连自己的孩子,也喜欢和这个莫名其妙的女人一起。

矛盾激烈,发现不仅仅是伦理问题了,最后以丈夫死亡、女儿被丢进不见天日的地底世界,自己终身沦为植物人为结局。

死了也就一了百了了,可是唯一的儿子被养大了,母亲留下的一本日记本让故事改向。

炎拓虽然很想打入地枭的内部,但是种族不同反而一直都在外缘打转。

一个本来只是跑腿的工作让他遇见了聂九罗。他发现这个人,或者是这群人对林姨是有一定了解的,这让他长期仿佛无处使力的卧薪尝胆有了一个盼头。于是他和阿罗有了交集。

从阿罗的视角来看,则是一个从小丧失父母的人被一个有点特殊的人赞助了,于是她成了疯刀。

她不赞成为这个隔了几千年的事业这么不明不白牺牲,但是又要报恩,所以就以代号在外围为蒋叔打工。

她虽然有不平凡的出身,但却是一个爱好平静生活的人。一次采风她的司机被地枭咬了,就开始了和炎拓的故事。

这两个人的相处有点成年男女水到渠成的感觉,大概是相遇的时机太好,阿罗本人因为其疯刀能力以及对地枭的了解,打破了炎拓那么多年却仍几乎零进展的卧底记录,成为了精神紧绷的炎拓的希望,阿罗的小院也要成为他的世外桃源了。

这本书的男女主特别的地方就在于,他们特别的平凡,平凡到与整个设定甚至是两条轨道的错觉。

在炎拓和阿罗住在小院子的时候,真的感慨如果是这样简简单单的小甜饼就好了。但是一个背负深仇大恨,一个活在迷雾里,他们的平静是一个电话就能打破的柔脆。

其中我很爱的设定是关于人物的鲜活性层面的,比如阿罗从小保持的习惯,每天写三件事记在小纸条上,然后叠成星星抛进罐子里,荧光的星星仿佛流星划过。阿罗睡觉喜欢蜷着手指,这样的小习惯真的很可爱,最后因为这个习惯被炎拓唤醒下意识的回握了他。然后还有就是,阿罗和刑深的交流是通过“阅后即删”的app,感觉好特别啊哈哈哈哈,后来男主卧底也是这样交流的,安全隐秘特别好使。

但是刑深这个人吧,我刚开始看的时候还挺喜欢的,觉得他是眼瞎心亮的神秘帅哥。但是!看完整本书,就觉得他是个惯常以大义包裹自己小心思的虚伪男人,仿佛是个郁郁不得志的人下定决心要谋个惊天动地的成就出来。说他善良,他甚至优柔寡断;说他冷酷,他多情的看着你死。一言以蔽之,是个自己都把自己骗住的当代傻瓜。

除了刑深,蒋叔、雀茶、余蓉、林伶、冯蜜、熊黑…每个角色都很鲜活,人物有自己的变化历程,甚至各自隐喻了一些很值得思考的人性。

到了结尾,更是不断反转。

先是整个传说的颠倒,从猎人变成诱饵,从传人变成背叛者……这也告诉我们,传说真的需要仔细辨别。

林姨成功洗白,没有坏人,大家都各有坚持,她甚至牺牲了自己的亲儿子,只为了改变族人被圈养的生活。她看见的是白瞳鬼用他们做血囊,所以他们也去人类社会用人类做血囊,换个地方生活,我甚至觉得林姨和阿罗母亲真的是一类人。

蒋叔最初决定驯养司机,最后自己也被驯养,这也挺巧的。

阿罗最后被亲生母亲扣喉,没说出话就倒在了炎拓面前。

所以说命运真的很奇妙,当然最后虽然曲折,但是绝处总能逢生,绝望到了尽头两个人兜兜转转还是团圆了,或许这是小说的能力吧。

这本小说,伏笔很多,但平常当故事看就行,到了结尾细细一想,大概才能发出“啊”的感慨,最终恍然大悟,释然一笑。

但我看的时候总是会想到江炼,这个和炎拓说不上谁更惨的男人。江炼最后是和千姿在大荒相遇,这虽然是某种意义的团圆,但一直让我意难平。

炎拓是个在各方面都和江炼很像的人,可能尾鱼的笔下,悲惨的身世磨练的是意志,是各种时候不放弃,用1%反驳所有人99%的论调,是身处泥潭仍然用笑脸相迎的人。

这本小说,我个人觉得男主会更出彩一点,逻辑线从男主出发是完整的。

女主武力值不错,思维能力也很强,细节把控很敏感,但是她不好奇,她对很多事情避而远之,所以她收到消息是被动的,也导致了很多地方都很被动。

但这仍然是个好故事,鱼总构造故事情节的能力简直绝了,无论是伏笔的铺垫,还是情节的隐喻,或是日记的穿插,悬念叠起,令人着迷,一定不要错过呀!

枭、鸨都是鸟,但其他含义怎么来的?词语的含义变迁

曹操等人被称作枭雄,但为什么是枭雄?什么是枭?为什么会用它来形容?

枭,在古人眼中是一种恶毒的鸟类,古人观看到枭这种鸟,在孵出孩子之后,由于时间过长,体力不支,不能捕食,不能继续喂养孩子。死去之后,小鸟会吃掉母亲的身体。故认为这种鸟类不孝,恶毒。因此人们见到这种鸟就抓住砍头,并挂在木杆上——故称枭首。后来枭首也代指砍掉罪人的头并悬首示众。

枭,不孝鸟也。日至捕枭磔之,从枭头在木上。——《说文》

但不仅仅是如此,枭还有勇猛的含义。枭形目的鸟类都是猛禽。猫头鹰也是枭形目的一种,故枭也有勇猛,勇健的意思。因此枭雄,指的就是勇猛且野心勃勃(由不孝而带出贬义)的人。

鸨这种鸟,在古人的观察中是唯一能够看到交配现象的, 从造字法来看鸨的左半从“匕”加“十”,也应该是有所指的,即与所谓喜淫有联系,按照推测,匕是雌性的符号,十是雄性的符号,“匕”加“十”也就是交配的意思。古代草原上栖息鸟类有很多,但由于鸨的体现肥大,古人经常能够观察到他们的交配行为。因此鸨则有潜指交配。当然,也有另一种说法,上面的形状不是匕首而是“七”这个字,七十则形容朋友众多,能和众多不同种类的鸟类成为了朋友。

两种含义相加,大概就有了平常的那种意思吧—擅长与众多不同的交朋友的青楼负责人。

衣冠禽兽

在最开始的时候,有禽兽图案的衣服可不是谁都能穿的。相应的动物都是身份的象征。明朝的皇帝们命令,所有的文官们,官服正前方的补服上只能绣飞禽,而武官们的补服上只能绣走兽。文官一品,绣仙鹤,文官二品,绣锦鸡,文官三品,绣孔雀,文官四品,绣云燕,文官五品,绣白鹇,文官六品,绣鹭鸶,文官七品,绣鸳鸯,文官八品,绣黄鹂,文官九品,绣鹌鹑。武官一品和二品,绣狮子,武官三品,绣老虎,武官四品,绣豹子,武官五品,绣熊,武官六品和七品,绣彪,武官八品,绣犀牛,等等。

这些衣服的服装是品级的象征,但后来为什么逐渐变成贬义词了呢?这是明朝末年的事情了。当时由于政治,各种官员压榨百姓。百姓受压迫的惨,觉得穿这种衣服的都不是什么好人。因此在平常的谈话中就用衣冠禽兽代指这些不好的官员。

一般来说,汉语中只要涉及到真实存在动物的都不是什么好话,什么鹰犬这种贬低的话语。当然龙凤这种不存在的就一般是好话了。而衣冠禽兽也当然不是什么好的词语了。可以理解成穿着衣服假装自己是个人的禽兽。不过原意大概不是如此的。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