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旅八字格言(军旅八字格言怎么写)

行尸走肉 2023-08-26 04:56:09 网友整理

南宋“八字军”脸上刺的八个字是什么?看了让人心酸

八字军,这是南宋历史上一支有名的部队,他们因为抗金而出名,又因为脸上都刺着八个字而被称作\"八字军\"。

哪八个字?

\"赤心报国,誓杀金贼\"。

这不由得让人想到了抗金名将岳飞背后也刺着四个字:\"尽忠报国\"。

尽管在身上刺字是宋朝军队的一个惯例,但官方刺的都是部队的番号等,像八字军这样主动在脸上刺上抗金决心的壮举,还是非常罕见的。

那么八字军这支部队,在实际抗金过程中,都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呢?

先来看看八字军的概况。

八字军先后有两任统帅,第一任就是它的创建者,也是抗金名将——王彦,第二任就是笔侠心中的\"中兴四将\"——刘锜。

能在两位名将的指挥下参与抗金,八字军注定不平凡。到底是名将成就了八字军,还是八字军成就了名将,都已经很难分得清楚了。

再来看看八字军的经历吧。

八字军的班底,是王彦手下的一帮河北士兵,王彦当时隶属于河北招抚使张所,同时隶属于张所的,还有另一位抗金名将,就是岳飞!而且岳飞还是王彦的部下。

我们知道,后来张所被南宋投降派给撤职了,王彦部就成了一支无人节制的流浪军。

这时,王彦和岳飞的意见起了冲突,王彦认为应该将部队转移到太行山,和金军打游击,拖住金军南下的步伐;岳飞却认为应该将部队后撤,始终和正规军保持在一起,统一号令,抵抗金兵的正面进攻。

由于想法不能统一,岳飞最后率军投奔了东京留守宗泽,而王彦,则拉着部队在太行山扯起了义旗,面刺\"赤心报国、誓杀金贼\"八字,正式创建八字军。

在河北,还有豪杰梁兴领导的\"忠义社\",因为八字军作战勇猛,很多忠义社的将领后来都听八字军指挥,一时间,在太行山区,王彦聚集了十多万人的抗金部队,对金军的后方形成了极大的威胁。

而此时,八字军仍然是一支无番号的部队。

宋高宗赵构在扬州稳住阵脚后,又开始招纳地方武装,八字军也被宗泽收编。王彦亲自到扬州觐见赵构,力陈北伐事宜,但在奸相黄潜善的力压下,王彦被安排在一支避战部队里面吃闲饭。

后来,奉命组织川陕保卫战的张浚(张良之后)看中王彦,将他申请到川陕地区抗金,八字军才再一次派上了大用场。

可惜张浚志大才疏,和金军硬碰硬,打输了富平之战,还好名将刘韐的儿子刘子羽和名将吴玠,以及王彦的八字军在接下来的和尚原、饶凤关、仙人关等战役中战胜了金军,川陕才得以保存。

川陕保卫战结束后,八字军被先后调往荆南和淮东,奇怪的是:这里都不是抗金一线。

也许是八字军曾经有过\"匪军\"(义军)的背景,朝廷对他们不是很信任,八字军后来又和另一支官军发生械斗,王彦引咎辞职,直到病逝。

王彦死后,八字军被拨给刘锜,刘锜这时才独立成军。八字军随刘锜打赢了\"中兴十三处战功\"之一的\"顺昌之战\",这是他们的第三次表演。

可悲的是:刘锜死后,这支部队竟不知所终。他们辛辛苦苦为赵构守卫南宋江山,换来的却是无尽的猜忌和打压。

在宋朝,当兵就是一种悲剧。

声明:请大家踊跃投稿,并私信本人,定有稿酬。

谈强军之道,这些话语振奋军心

11月27日上午,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出席全军院校长集训开班式并发表重要讲话。今年是落实我军建设发展“十三五”规划、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2020年目标任务的攻坚之年。今年以来,在不同场合多次就强军兴军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强军话语,振奋军心!

1.坚决听从和中央军委指挥

要铸忠诚,坚持从思想上政治上建设和掌握部队,确保部队坚决维护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听从和中央军委指挥。

——2019年2月2日,在视察看望北京卫戍区时强调

2.确保部队高度集中统一和纯洁巩固

要狠抓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军,做好经常性思想工作和经常性管理工作,确保部队高度集中统一和纯洁巩固,确保部队安全稳定。

——2019年8月22日,在视察空军某基地时强调

3.确保重大建设任务落地、关键能力指标实现

要围绕规划明确的总体布局,突出抓好军事斗争准备急需、作战体系关键支撑、国防和军队改革配套等重点项目,确保重大建设任务落地、关键能力指标实现。

——2019年3月12日,在出席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强调

4.关系备战打仗全局的改革,优先抓好落实

要把握主次关系,区分轻重缓急,对关系备战打仗全局、涉及体系运行关节、有利于提升官兵获得感的改革,要放在突出位置,优先抓好落实。

——2019年7月30日,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5.把备战打仗指挥棒立起来

要把新时代军事战略思想立起来,把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立起来,把备战打仗指挥棒立起来,把抓备战打仗的责任担当立起来。要强化战斗队思想,坚持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各项工作和建设、各方面力量和资源都要聚焦军事斗争准备、服务军事斗争准备,推动军事斗争准备工作有一个很大加强。

——2019年1月4日,在中央军委军事工作会议上强调

6.打仗需要什么就教什么、部队需要什么就练什么

要把握现代战争特点规律,把握陆军转型建设要求,做到打仗需要什么就教什么、部队需要什么就练什么,使人才培养供给侧同未来战场需求侧精准对接。

——2019年5月21日,在视察陆军步兵学院时强调

7.确保一旦有事能上得去、打得赢

要强化责任担当,真抓实备,常备不懈,确保一旦有事能上得去、打得赢。要坚持实战实训、联战联训,加强对抗性、针对性、协同性训练,提升训练质量和水平。

——2019年8月22日,在视察空军某基地时强调

8.强军之道,要在得人

强军之道,要在得人。要全面贯彻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全面实施人才强军战略,全面深化军事院校改革创新,把培养人才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

——2019年11月27日,在全军院校长集训开班式上强调

9.推进强军事业,基层大有可为

推进强军事业,基层大有可为。希望你们好好学习、坚定信念、苦练本领、再创佳绩,努力做新时代的好战士,在人民军队的大熔炉中书写火热的青春篇章。

——2019年1月21日,给71集团军某旅“王杰班”全体战士回信

10.以严明的法治和纪律锻造铁的队伍

要锻造法纪严、风气正的过硬基层,以严明的法治和纪律凝聚铁的意志、锤炼铁的作风、锻造铁的队伍。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方针,贯彻条令条例,坚持按纲抓建。

——2019年11月8日,在中央军委基层建设会议上强调

(人民日报客户端 岳小乔 整理)

萌漫|@新战友:军旅8字真言助你乘风破浪

文 | 郑旺、赖坤、骆龙飞

漫画 | 林彤、骆立辰

亲爱的新战友,6个月的新兵连生活即将落下帷幕,你们也将要开始崭新的班排生活。在这个过程中,你们也许会迷茫,也许会困惑。但是不要担心,只要不忘初心,矢志向前,就一定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战士。

接下来,赠与新兵战友一份军旅“宝典”八字真言,希望能助你们一臂之力——

01 勇

军旅生涯,勇字当先。在这条道路上,我们一定要保持好血性、勇气,不管遇到什么挑战,都要迎难而上,勇敢面对。

02 静

不管何时,我们都会经历挫折。这时,良好的心态就非常重要了。我们必须摆正态度,虚心请教,才能有所进步。

03 警

在部队,纪律是对我们的保护,我们必须要自觉遵守纪律。只有在纪律的范围内行动,我们才是安全的。

04 勤

对于自己未来人生有着明确规划的战友而言,勤奋是必不可少的一种特质。只有努力、奋进,最美的花朵才能在前方盛开。

05 严

作为一名军人,良好的作风是我们必备的素质。下连之后,我们不要放松对自我的要求,必须严于律己,才能越来越优秀。

06 俭

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各位新战友可要把持住,平时少吃一点零食,多存一点钱,才不会在突况时,囊中羞涩无可奈何。

07 奋

勤奋才是通往成功的捷径,不管做任何事,都一定要坚持下去。就算你体能不合格,专业不达标,但是只要努力,你一定能看到曙光。

08 学

新环境新天地,下连之后,需要我们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我们不能安于现状,要保持一颗学无止境的心,才能脱颖而出。

祝愿各位即将下连的新战友都能够完成自己的理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战士加油吧,新战友

东部战区权威发布

投稿邮箱:dbzqxcj@163

监制 | 张春晖

编审 | 徐承华、谷任红

主编 | 陆雄飞

编辑 | 张伟、汤晓燕、林立、许丹

刊期:0213 期

「日记里的军旅路」08:过好头三关

  【写在前面】

  重读28年前写的日记,重温让人难忘的新兵连生活,重拾充满的青春往事,有“三个没想到”。

  ——没想到牢骚这么多。那时的我们,这也不适应,那也有意见,甚至还敢背地里说班长和排长的“坏话”。借用班长和排长的话,“胆儿真肥!”

  ——没想到故事真不少。都是大小伙儿了,竟然有人想家想到哭鼻子,哭得还挺伤心;也不是小姑娘,竟然对零食那么感兴趣。时隔多年,依然记得在新兵连吃过的一种长条形的酥化饼,那个美味,至今不忘。

  ——没想到当年真能写。听新兵连同班战友李黎明讲,那时的我,一有空就在本上写,有时上政治教育课也偷摸写,像着了魔似的,没完没了地写。要不是翻出当年的日记本,我早就忘了当年都写了些什么。

  (十三)跃过军旅头三关

  首先声明,本文述及的过“三关”,可不是电视连续剧《篱笆,女人,狗》插曲中所说的那“三关”,不是狗不是门也没人外撵。这里所说的“三关”,就是每个新战士必须刻骨铭心却又必须跃过的家庭关、苦累关和生活关。

  首先提出“过三关”概念的,是我们新兵三连那个姓冷的胖乎乎笑呵呵却也非常厉害的二排长。那次连队集合之后,他慎重其事地向我们提出了这个我们并不情愿去了解的问题。当时的我们,还真有些怨恨冷排长的无事生非,当兵就当兵,哪来这么多的关口要过呀?但情随事迁,待到我们不能回避此类问题的时候,我们开始把笑呵呵的冷排长看成学识渊博的哲人了。确认排长的话是不可分辨的事实后,曾经不知天高地厚的我们开始审视自己的年幼无知,在情愿与不情愿的碰撞中,我们开始慢慢学会说服自己勇跃“三关”了。

  第一关:家庭关

  “在家千日好,出门点点难”。以前未曾远离家门前,总觉得这句话有些名不副实。你想,志在四方的好男儿,能长期呆在温馨但却天地狭小的家里吗?虽然我们也知道外面的世界很无奈,但并非只知道吃饭睡觉的我们,能因为离家后的苦累酸楚而足不出户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身为血气方刚的七尺男儿,既然注定要远行,就无需在意太多的困难和苦楚了。

  但事实永远是事实。当我们从乍寒还暖的巴山蜀水来到这冰天雪地的北国之疆后,时间不长,问题就出来了。训练操课时还过得去,闲暇时就自然而然地想起家来。怎么个想法?花样儿倒也不少。

  有的静坐静想,想家想她,全是他一个人的事儿,除了神情有些忧伤外,没有其他的表现。

  有的一想就拿纸拿笔写起信来,东西南北中,酸甜苦麻辣,不加筛选不推敲,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虽然也有不寄出去的可能,但想家念家的烦恼都随笔随去了。

  再一种想家的方式是年龄较小的“小鬼”们经常采用的,往被窝里一躺,眼一闭,想家了,妈妈的呵护,爸爸的爱抚,哥哥姐姐的宠爱,一切的一切都一股脑儿涌上心头;再想想如今的境地,人生地不熟,想到伤心处鼻子一酸流泪了;但哭归哭,哭却不能影响其他战友的休息。也懂得这条纪律的他们,就只有让酸楚的泪静静地流淌了。没了嘴巴的呐喊助威,泪水一样的细水长流。哭累了就睡,醒过来又哭,哭哭睡睡,睡睡哭哭,一夜的睡眠时间就在泪水的沐浴下悄然而过。起床了,浑身不适,两眼发胀,叠被时浑身没劲,左叠左不行,右叠右发硬,东摆西弄,就是不成型。这还不要紧,遇到紧张的操课训练就麻烦连天了。立正头发昏,稍息脚发软。室内学习时,往凳上一坐,上下眼皮就闹起矛盾来。该坐直的坐不直了,该睁着的却闭上了,虽然也强打精神,但沉如铅块的头总要自觉不自觉地往下沉。觉得不对劲了,又抬起头来,支持不住了,又低下去。几次起落(三番五次)之后,收课的时间到了,但该记的却没记,该掌握的没掌握。等到日后考试或抽查时,就只有大眼瞪小眼了。

  但当兵就是当兵,当兵当然不能啥都不会。整天想家整天愁,能练好本事学好文化吗?只要还有点上进的心,当然不允许此类事情发生在自己的身上。

  怎么办?怎么解决想家和参军的矛盾?请让我记下我们冷排长的那段话,权做答案吧:“……想家是无可厚非的,这是人之常理。出家在外,不想家到不正常了。但是我的战友们,我们当兵为了啥?我们家长又在盼望啥?你们想家,家人也在想你们啊!但你父母最大心愿不是让你待在他们的身边,他们期望的是,你在部队能有所作为!有的同志一想家就想跑,这现实吗?这对得起你父母吗?那边(指家里)的鞭炮声还未完全消失哩,你又跑回去,你父母的脸往哪儿搁?你亲朋好友的脸又往哪里搁?同志们,回到现实中来吧!加紧训练,刻苦学习,过好新兵连生活,这才是你们最明智的抉择!”

  排长的话的确挺现实挺实在。你想,千里迢迢来到部队,军不军兵不兵的,对不起别人更对不起自己。不好好训练,能问心无愧吗?还是冷静一下想家的头脑,全身心地投入到火热的新兵集训中去吧。要明白,家里和家里人急切期盼的,是我们考核时合格、优良甚至优秀的军训成绩。

  第二关:生活关

  “生活”的涵义非常丰富,但这里的“生活关”就只指吃穿住行等最为普遍的东西了。其他方面,只因体验不深,就暂不探讨了。

  开放的时代造就了开放的年轻人,改革开放又塑成了一代独具特色的打工仔。我们这些初入军营的年轻人,十有八九,入伍前就是资历颇深的“湖”了。自己挣钱自己用,吃香的喝辣的,穿新潮时尚,潇洒自如,好不自在。如今到了啥事都要讲求绝对“统一”的部队,这些小青年就真的有些受不了了。

  先说说吃的方面。在家的时候,虽非每顿都是山珍海味,虽然也有粗茶淡饭的时日,但比起部队里“常吃不歇”的米饭馒头,就有单一和丰富的区别了。加之我们来自南方,生活习惯和北方人有着天壤之别。比如北方常吃的馒头,南方人就很少吃,初到部队时我们看见馒头就饱了,拿起馒头东看西看就是不想往嘴里送。不吃馒头就喝稀饭吧,稀里哗啦一阵,手里的馒头没少,肚皮却胀得要命。饱是饱了却不管用,没多长时间哩,几泡尿一洒,全没了。虽然有豆腐什么之类的东西,但比起家里那谁吃谁干的饭菜,就跟没有差不多了。

  早晨晚上是难以下咽的馒头,中午是我们南方人常吃的米饭,照理说我们该高呼万岁了,但现实的情形也不容我们乐观。头几天的米饭还颇有“东北味”,香喷喷松软软的,吃的我们这些讨厌馒头的家伙眉开眼笑。但好景不长,没多久,中午的米饭也不那么清香白洁可口了。吃在嘴里,唯一的感觉就是粗糙不堪。稍不留心,还会将米粒中的沙砾吞下肚去。真他妈的倒霉透顶了。但这也没办法,只管张口就吃的我们,哪还有理由去说三道四呢?弄好吃饱,弄孬少吃,留点精神给训练吧。

  吃饭倒是小事,不准吃零食和抽烟就成大问题了。入伍前大手大脚花钱花惯了,如今每月三十五元津贴能随便乱花吗?于是乎,上级规定:不准吃零食!这样一来,嘴馋的小子们着急了,钻空子、说好话,想方设法地买零食吃。由于新兵不能随便外出,各连倒垃圾的新兵自然就成了各连的热门人物。今天给张三买糖,明天给李四买烟,忙得有滋味,不亦乐乎。

  不幸的是,“没有不透风的墙”。一段时间后,班长们发现问题了,不准买就是不准,谁敢再买就找谁的麻烦。如此一来,爱吃零食爱抽烟的家伙,只有委屈一下自己那永远都填不满的欲望了。“还是多吃两个馒头吧!”有人如是说。

  该说说穿的迷茫和困惑吧。就大多数新兵来说,入伍前对现在穿在身上的绿军装都有一种神秘感,在日常的言谈中总是流露出对军人对军装的倾慕。如今好梦成真了,他们又开始浑身不自在了。想想入伍前的白衬衫,看看如今的米黄衫;想想入伍前的大西装,看看如今的作训服;想想以前的太子裤西裤牛仔裤,看看如今绿色的吊裆的棉布裤子,他们的心开始不平衡起来——就这样穿下去吗?入伍前的衣裤总是常洗常换,如今的作训服,十天半月不洗也不是啥怪事。也不是当兵的不讲卫生,只因训练太紧,加上必须贯彻的一日生活制度,洗衣服的时间根本就没有。于是乎,领口发黑了,裤腿发亮了,太阳一照,黑黝黝的直发光,真可谓光芒四射了。但这也的确没有法子,听班长说,这身衣服啊,要穿到授衔前的那一刻。于是乎,我们便期盼起来在军旗下举手宣誓的那一刻来。期盼那戴上领花肩章的崭新军服,期盼那成为正式军人的那一刻。

  住的还算过得去。全班十二人同住一室,虽不算宽广博大,倒也窗明几净。加上两排暖气片,使得屋内温暖如春,倒也住得开心。

  说起“行”,就真的有些大伤脑筋了。由于训练紧张,加之考虑到我们初来乍到地形不熟,教导大队规定:新兵一律不准外出!不准外出就是不得踏出教导队大门半步。

  不出大门,在院内走动总可以吧?不用问,当然不行!除了操课队列时到操场、靶场蹦跶蹦跶外,就只有待在宿舍楼里足不出户了。没事儿就待在屋里,整内务、叠被子,穿过窗户看外面东风镇那袅袅升起的炊烟,虽没有看见自由自在飞翔的小鸟,但看看外面的景致,就算心旷神怡美不胜收了。

  有人开始对这种“与世隔绝”的生活发起牢骚来:“啥当兵啊?不就和坐牢差不多吗?真他妈的啥也不是!”好在我们的新兵连生活还不算太长,前前后后只有六十几天。听那些来玩的老兵说新兵连后的日子就好过了。于是乎,老爱做梦的我们又幻想下连的那一天早点到来。

  第三关:苦累关

  有关“苦”的说法,纵观古今,不一而足,诸如“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先苦后甜”等等。想想如今的军旅生涯,在苦累关面前,有的叫苦连天,有的不以为然;有的腰酸腿痛,有的淋漓痛快。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心,不同的脑袋有不同的感慨,但有个共同的话题是:怎样才能度过苦累关?

  如何度过苦累关?还是让我把本人的一篇供连队板报用的稿件照抄如下。文理章法暂不必论,马马虎虎,也权当本文的结束语吧。题目就叫《敢吃天下苦》:

  “集训伊始,就有人叫苦连天了。不说集训还罢,一说集训他就来气:这也苦,那也累,这也不舒服,那也不适应。那架式,简直和豪门贵族的公孙爷们没有两样。

  苦与不苦暂不必说,我们首先应弄清的问题是:当兵为了啥?又为啥来当兵?当兵究竟意味着什么?翻翻有关部队的著作,看看军队先进人物的事迹,在深思与反省的交错中,我们不难发现:当兵就是当兵,当兵就意味着吃苦!这是真理中的至理,容不得半点虚假。不管入伍前你是娇生惯养的独生子也好,是傲气横溢的城镇兵也罢,只要你跨进军营的大门,你就得学会受累吃苦。只要是军队条令条例要求你做的,你都得尽力做好做佳才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别人的事情抢着做,这应成为当兵人的传统和美德。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和树立起‘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亲爱的战友们,行动起来勇吃苦头吧,虽然我们没有理由相信‘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唯心论调,但我们却没有理由不相信下面的道理——‘敢为天下先’,就得‘敢吃天下苦’!”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