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冬月十四女八字(1984年冬月十一是什么命)

陪你演戏 2023-09-22 22:53:39 网友分享

1987年,副司令到塔克逊,为啥点名这名饲养员转为志愿兵?

#头条创作挑战赛#

塔克逊的猪

刘光福

我到塔克逊任政治指导员时,前任田指导员将连队人、财、物罗列为移交清单实施三方签字移交给我一份。我在寝舍靠着桌子,在蜡烛灯下慢慢看着连队人员花名册人数、装备与库存数;我看着主(副)食仓库库存各种物质数目与帐面数、历年来超支伙食费金额显现的“负数”和超支伙食粮显现的“负数”惊人,名副其实的“双超”连队(双超:即超支伙食费、超支伙食粮)。我目不转睛的望着这两组“咬人”的红色数据,心里酸溜溜的,如何把“红字”变为“蓝字”,把“负数”变为“正数”,什么时候能揭掉“双超”帽子呢?

古人虽说“天下本无事,庸人忧自忧”,我虽然只是一个平常人,但现在作为连队主官之一,要为连队建设负责,为战士身体负责。现在常年累月与干部战士同吃同住同训练同巡逻,住地气候极端恶劣,自然环境条件艰苦,此地又不能种菜,惟有靠林卡生产班种点萝卜、土豆、大白菜三样品种,夏天靠300多平方的温室种点疏菜,偶尔改善一顿生活,见一见绿叶菜。任何人再有本事,连队自然条件在这儿摆着的。你有什么办法揭掉“双超帽子”吗?我越想越迷惘,想得钻进了牛角尖里,走到“前是岩后是坎”,进退两难之路。如果连队生活得不到改善,住地本身自然环境极端恶劣,战士们吃不饱,睡不好,身体欠佳,能安心工作吗?“长期建藏,边疆为家”;端正服役态度,安心连队工作,那只能是写在纸上,掛在墙上,停留在嘴上,能付诸实践吗?

1984年12月30日零点后(农历冬月19,星期一),我履行元旦节查岗查哨职责,这天夜晚,我第一次独自上“塔克逊主峰”阵地查岗查哨(驻地海拔4700米,哨位海拔4900米),开始慢步慢步的往上走,不知是年龄的问题,还是冬季的气候问题,踏着中旬末的月光,迎着子夜呜~呜的呼啸风声而上,感觉总比爬昌龙磨盘山喘气要困难些,胸口有点堵气,头有点昏,我用上门牙轻轻咬住下嘴唇,走了几步稍停片刻,休息一会,侧身后退走到阵地“马鞍形”垭口,立足观望从东方升起来的月亮,把山珠岭垭口一带地域的山峰、山脊、沟壑照得如同白天一样,一目了然。尔后我走上“塔克逊主峰”阵地上,哨兵与我对答了当夜口令后,夜深人静时,脚踏“石”地,在阵地上眺望达吉山口一带,回想到过去在其它连队上阵地查岗查哨时的情景,查岗内容都一样,看到的边境夜景不一样,各有千秋,我与站岗的哨兵李明交谈了站岗时的注意事项,提高警惕,从远至近,从左至右,特别要注意阵地周围死角地方,严密注视。我查完岗哨沿路返回,当走到“马鞍形”垭口的地方,我看见连队猪圈里有一个灯光在一闪一熄的,这深更半夜那来的灯光呢?不可能有人来偷猪儿吗?但又沒有猪叫声。又不像“鬼火”那样白里透绿色,我本身就是一个有点不信邪的人,还是下山去猪圈瞧一瞧,看个究竟。

当我不快不慢的走下营房梯步,从操场走到文化娱乐室外侧,蹑手蹑脚走到猪圈外侧,猪圈在连队营区左侧,座西朝东,后靠山,左侧靠老鹰岩方向,右侧是娱乐室,前面是围墙,风沙虽然大,围墙都可以挡一挡吹来的风沙,太阳一出来就会照到猪圈里,猪睡着也会晒着太阳,用土坯砖砌成若大的一个猪圈,里面分为喂母猪的几个小猪圈,喂肥猪的,喂架子猪,喂仔猪的,喂小猪的圈舍,我在猪圈栏栅外面稍稍的站立着,看见饲养母猪的一个圈里,饲养员阳世凯用一只手正抱着一只小猪崽,一只手掰着小猪崽的嘴巴干什么,我翻越过猪圈栏柵,走进猪圈,阳世凯用一把剪刀正在剪掉小猪崽的两颗门牙。我问他为什么要剪掉两颗门牙?他说:“在塔克逊,小猪崽生下来后,有的就先天性长有牙齿,称为乳牙,如果不剪掉乳牙,它吃奶时,用牙齿咬住母猪,开始母猪还无所谓,牙齿长硬后,它吃奶时,牙齿咬住母猪用力吮吸奶时,母猪可能感到疼痛,就不让小猪吃奶,有的母猪甚至将小猪崽咬死”。我问,你是怎么发现的呢?他说:“我是第一次在母猪生小猪崽,给小猪崽喂奶粉时发现的。从那以后,母猪生小猪崽时,我每次都要检查小猪崽是否长有乳牙,有的小猪崽沒有长乳牙”。

我突然想起在查果拉时,兰永奎老兵也说过西藏小猪崽长的乳牙必须剪掉,否则,母猪会把小猪崽咬死,有的母猪甚至咬死小猪崽后,把小猪崽吃了。我看着小阳把“接生”的一个一个小猪崽把乳牙剪掉后,把小猪身上的水份擦干,小心翼翼的放在一个铺有烂棉褥的腊肉筐内。我看着小阳一项一项熟练的“接生”操作动作,使我很受感动,多么好的战士,多么有责任心的饲养员,在天寒地冻的夜晚,连队靜悄悄的,战士们都在熟睡之中,他不怕脏,不怕冷,细心的为母猪“接生”,保证母猪、小猪生命安全,这种对工作极端负责任的饲养员,我第一次遇见。实实在在的印证了“只有低人一头的思想,沒有低人一等的革命工作”的名句。我待小阳做完“接生”小猪崽的工作,用一床破烂的被子盖在母猪身上,把装有几只小猪的小竹篾筐筐搁在一边后,尔后在竹篾筐上盖一床烂棉褥,保障小猪有温度。这些看是不起眼的工作结束后,已是凌晨三点多了,我与小阳一道往回走,各自回到寢室休息。

我回到宿舍后,睡在床上,阳世凯今晚在猪圈的一行一言浮现在我眼前,并从中受到很大启发。我为何不因地制宜,抓好饲养工作,大力发展生猪,从饲养好母猪→多生小猪崽→长成仔猪→长成肥猪→杀猪产肉下功夫。如果保证每月能杀一头大肥猪,每头猪产肉200多斤,一年可产猪肉2000多斤至3000斤,折合人民币1万元左右,这笔额外收益不小。

自产新鲜猪肉,既能改善连队战士们的生活,又有可能在两、三年内就可以揭掉连队的“双超”帽子,比种菜或搞其它副业强得多,既能改善连队生活,增强战士体质,使战士安心连队工作,比你这个指导员讲政治思想工作强得多。能不能实现这个“幻想”,完全取决于阳世凯同志,如果找他好好谈一谈,力争实现这个“幻想”,应该问题不大。如何把生猪饲养得越肥越好,还有新鲜猪油炒菜比清油炒菜也好,战士们吃了肥肉心里也不慌,肚子里面有油水,又能少吃一些大米饭,吃鲜肉比吃老腊肉、冻肉好得多,实惠得多,老腊肉皮又厚,有的还有猪毛,咬掉皮子丢了,吃进嘴里不多;冻猪肉、盐肉有的呈褐黄色,吃起来有一种异味,实在无法吃也是丢了,浪费大。喂猪付出的成本不大,只是母猪产小猪儿后,给母猪小猪喂几斤奶粉。自然资源:夏、秋季节,二连前面若大的草坝坝可以放养大大小小的猪,同时,生产班运回来的萝卜叶子等储藏起来过冬春,夏季发动战士打猪草回来晒干后,储藏起来过冬春,只要善于动脑筋,办法总比困难多。如何充分发挥阳世凯发展生猪的技能,抽个时间找小阳好好谈一谈,商量养猪的事宜。

元旦节吃过晚饭,我找世凯到我寢室落坐后,我开诚布公的就围绕当兵不论工作有贵溅之分的话题说起,世凯:现在,你我以军人的名义随便聊。我说:军队是个“大熔炉”,连队是个“小火炉”,我不谈“大熔炉”广范围的话题,就谈本连这个“小火炉”的现实事情。据我所知:本连自建点以来,在不同时期,不同工作岗位上为连队建设履行军人职责,过去还有喂军马的,喂军犬的,一代一代塔克逊军人,发扬吃大苦、耐大劳的革命精神,为连队建设,边防建设添砖加瓦,贡献自已的力量,他们又为了什么呢?你看就目前本连人员而言,有背枪扛炮的、站岗执勤放哨的,武装巡逻边境,你们炊事班,夏英和班长亲自挑水,带领炊事人员煮三顿饭,每顿单是从仓库背多少大米,用水淘多少斤大米,要炒多少菜,你比我清楚得多。连队各类人员齐全,这些同志在自已的工作岗位上各有千秋,恪守职责,但工作目标只有一个,为保卫祖国领土完整,保卫边疆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发挥自己的光和热。我入伍以来走了10个单位,也见过几名饲养员,但像你这样为本职工作极端负责任,深更半夜,不怕寒风凛冽,不怕脏,不怕苦,精心地为“母猪接生”,“护理”好小猪崽,你还是第一位同志,也许我在其他单位是副官沒有发现优良的饲养员。自从我到连队几天以来,我常听到你的声音“召唤”猪群来到你的身边,猪能听出你的声音,大小的猪都跑到你跟前,真是唤之而来,这是你喂猪的绝技。

你看今天过元旦(1985年),连队杀一头猪过新年,一头猪能杀两百六、七十斤肉,猪皮子又薄,肉质细嫩,并且在野外放养,还沒有苞卵虫(西藏有些地方在野外放养的猪,猪肉肋缝或背脊肉里有米虫,人称包卵虫)。今天炊事班用干竹笋炒的回锅肉,味道鲜美,吃干竹笋都有油有味,比腊肉炒竹笋都要柔软一些。战士们吃上新鲜肉,大家笑得合不拢嘴,那肥肉吃起来比冻猪肉、盐肉好吃,比腊肉更好吃,如果有点葱子蒜苗炒出来更是佳肴美味,这都是你的功劳。我想找你聊一聊的目的,就是希望你为连队发展生猪,充分发挥你的特长优势,多喂猪,喂好猪,为改善连队生活充分展示你的技能,当好连队“猪倌”。今后凡是母猪生小猪后,你去司务处领取几袋奶粉(每袋1斤),冬季和大母猪,生小猪多的母猪,可多领两袋奶粉,小母猪或生得少的母猪可少领两袋。当然不是绝对数量,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领取奶粉,我绝对相信你会如实把奶粉给猪吃。今后母猪生小猪崽后,前三天用过期的压缩干菜、加上适当的面粉、潲水、剩饭作为主要饲料,给饲料里面加上一点奶粉、放上少许食盐(人吃的盐味最好,盐味咸了淡了都不好),这样调合的饲料,能增加母猪食欲量,而且又能提高母猪奶汁质量以及有充足的奶水,这样既保障母猪不脱膘,保持母猪在孕猪期间的体质,又能保障小猪崽任意吮吸奶,母猪才不顾及其本身的虚弱而不让小猪崽吮吸奶。有的母猪生小猪后,一是小猪乳牙未剪,用牙用力咬吸奶;二是奶水不足,这两方面因素导致母猪咬死小猪,甚至吃掉,小猪存活量少或者体弱,仔猪体质差,长得慢,很难长大成肥猪。关于奶粉的事情,我给分管伙食的连队领导和司务人员说了。所以,今后母猪生小猪崽后,把你过去的做法结合我前面给你讲的方法去做,首先把母猪喂好,才能保证小猪发育正常,成活率高,快速生长,喂猪既要算成本,更要算收益的经济帐。现在生猪存栏为34头,力争在两三年内,存栏数翻一番,不含平时宰杀的,一年能宰杀10至12头猪,自产猪肉可达2000多斤至3000斤鲜肉,连队生活将会大大改善,就会慢慢富裕起来。关于饲料一是生产班萝卜、大白菜不能吃的黄叶、过期压缩干菜。二是把猪群赶到野外去,让猪群自寻食物,野外有些草草及草根,猪吃了还可治病,对猪的生长也有好处。只是要警惕牧民的猎犬、藏獒、野狗狼群追咬小猪。阳世凯同志由于文化程度不高,不善于言谈,忠厚老实,对这样的战士要以诚相待。我说得多,他说得少。他只是笑着表态,尽职尽责喂好猪,为连队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1985年度,阳世凯同志在饲养工作岗位上,恪守职责,吃苦耐劳,精心照料母猪生小猪,细心饲养小猪;担潲水猪食,放养猪群、以猪为伴。当年逢年过节以及在施工期间,共宰杀肥猪9头,产肉2000多斤。查果拉“高原红色边防队”成立20周年之际,连队送去一头大肥猪。年末存栏50多头猪。年终工作总结时,经党支部提议,全连干部战士讨论,一致同意给阳世凯同志记三等功一次。报岗巴营党委批准。

1985年年度,全连干部战士在自己不同工作岗位上,辛辛苦苦干了大半年时间的营建,年末连队总有点给战士们回馈的物质奖励才行。我绞尽脑汁:一是将超支生活费变为节余后,将节约的生活费提高自产猪肉折价转移到生产费的科目中;二是鼓励林卡生产班人员种好疏菜,提高生产费;三是炊事班负责种温室的同志责任心强,天冷时,在溫室生火炉,增加温度,蔬菜长势良好,增加生产效益;四是司务长黄发成、志愿兵王永国、炊事班长班夏英和等三同志齐心协力抓好伙食管理,适时改善生活,厉行节约;五是营建施工期间每人每天生活补助费以及伙食粮补贴,增加伙食费收益;六是购买疏菜报销损耗费,增加伙食费。这六项经济收益增加生产费用,从中才能提高生产劳保费的提留,连队才有经济支配权,以此增强全连干部战士共同做好连队全面工作的责任心。

年终经党支部研究决定:连队以支付生产劳保费的名目支出15000多元人民币(从生产费中可提30﹪用于发放劳保费),给每名战士购买90元左右的物资(林芝毛线1·5斤、2条枕巾、2双尼龙袜子,干部与战士都一样)。有的老兵抱着毛线和枕巾、袜子,笑着说:“这是连队有史以来第一次享受生产劳保费”。

1987年,成都军区副司令员从查果拉途经塔克逊,抵达连队视察工作时,廖副司令员看到连队那一群大大小小的猪从大门外面跑进营区感到很惊奇,一是在塔克逊这么高的海拔地方,饲养这么多生猪,不简单;二是饲养员一吆喝,洛~洛洛~洛洛洛,猪群从很远的地方跑到饲养员身边,昂头嗡~嗡嗡的叫起来立;三是猪群在野外寻找食物时,只要饲养员手提一个盆子敲打,或者吆喝洛~洛~洛洛洛的声音,而且猪能听懂饲养员的声音,猪群从外面跑回连队。为此,廖副司令员叫阳世凯站在操场中间,再一次吆喝,看猪群是否全来到阳世凯身边。阳世凯站在操场中间,立即张嘴吆喝起来:洛~~洛珞~~洛洛洛,洛~~洛洛~~洛洛洛…,大大小小的猪全部跑到操场,几十头猪把阳世凯围在中间,大大小小的猪头昂起来,嗡~嗡嗡~嗡嗡嗡的叫…。廖副司令员即随行人员都笑起来了,真是奇巧之事,廖副司令员说:“我在成都军区工作以来,走过不少单位,从来沒有见到过猪这么听饲养员的话,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这种场景,这一群大大小小的猪都长得膘肥体壮,在这么高的海拔喂养这么大一群猪,不容易。可以给这名饲养员转为志愿兵”。

由此,当年阳世凯同志被转为志愿兵。1988年调日喀则军分区后勤部。印证了古人说的:“七十二行,行行出壮元”。

(本文插图均由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刘光福:籍贯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1972年12月入伍,在西藏日喀则边防服役16个春秋,历任战士、班长、排长、副连职干事,连政治指导员,驻岗巴县56206部队副部队长转业返渝。转业就职于重庆市石柱县建设银行支行至光荣退休。“青春无悔、赋闲怀旧”,律诗、随笔等“思念战友,追忆边防”的真情流露,被军地友人广泛称赞……

作者:刘光福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