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中的四门(八字中的四门是哪四门)

心若向阳 2023-08-30 21:56:00 网络

传说中的摸金、发丘、搬山、卸岭四门

在封建社会盗墓的情况很是猖獗,历朝历代的古墓都有被盗掘的危险,所以盗墓者历来都是被人所不齿的,从古至今流传着关于盗墓者的四大门派,我们一起来看看是哪四门。

摸金门

又称摸金校尉,摸金的雏形始于战国时期,精通“寻龙诀”和“分金定穴”,注重技术环节。鲁迅曾经说,正版摸金校尉的资格证件——摸金符“曹操设了‘摸金校尉’之类的职员,专门盗墓”。 这是根据袁绍攻伐曹操时发布的檄文中的说法:“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檄文具体指出曹操曾经亲自组织和指挥盗发梁孝王陵墓:“(曹)操帅将吏士,亲临发掘,破棺裸尸。”这篇文字成为古来檄文的名篇,起草者是大名士,列为“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陈琳在袁绍失败后,归附曹操集团。曹操曾经对陈琳此文中对于他行为的揭露表示不满,对盗掘陵墓的批评却似乎取默认态度。所谓“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的设置,或许确是事实。《鬼吹灯》中三个主角皆是摸金校尉,但三人并不是“破坏神”,只因随考古队前往精绝国地下鬼洞,中了诅咒(按现代科学的说法应是鬼洞中有特殊放射物质或是某种病毒),只好寻找传说埋于古墓中的“雮尘珠”避祸。时至宋元之时,发丘、搬山、卸岭三门都少有弟子出现,因此往往被认为门派传承就此断绝,只剩下摸金一门。

摸金一门中并非是需要有师傅传授便算弟子,他特有一整套专门的标识,切口,技术,只要懂得行规术语,皆是同门。不过在摸金门传承中,只有获得正统摸金符的人,才能被称为摸金校尉。号称掘丘一行的民间正统,与发丘天官的手段差不多,最善于以风水星象计算出古墓宝藏的方位。行事讲究留有后路,做事不做绝。

摸金校尉不喜欢与人合作,但独乾有困难而对方又是很信任的人,也会组成五人下的小团体。积极吸纳现代社会的工具与武器 ,并能将它们与风水术法结合起来使用,但对传统行规最为重视,极少有人违反。不是很擅长武功秘法体术

与发丘将军互相看不顺眼,摸金认为发丘与官府合作,挖掘古墓时坏人尸骸,损人风水,对行内传统规矩多有违背;而发丘以为摸金因循守旧,空有精悍手艺只为衣食谋,不去能将行业发扬光大。

摸金校尉行规:

摸金校尉们乾活,最擅长的是找墓,他们往往将搜集来的各种资料,结合对当地风水的观察,总是能以很快的速度找到陵墓的具体地点。

凡是掘开大墓,在墓室地宫里都要点上一支蜡烛,放在东南角方位,然后开棺摸金。动手之时,不能损坏死者的遗骸,轻手轻脚地从头顶摸至脚底,最后必给死者留下一两样宝物。在此之间,如果东南角的蜡烛熄灭了,就必须把拿到手的财物原样放回,恭恭敬敬地磕三个头,按原路退回去。

进墓前需戴口罩,入内千万别把口罩取下来,第一里面的空气质量不好;第二活人的气息不能留在墓里,不吉利;第三,不能对着古尸呼气,怕诈尸。

一般都是三人一组,一个挖土的,因为坑外不能堆土,所以还有一个专门去散土,另有一个在远处放哨。

发丘门

发丘将军到了后汉才有,又名发丘天官或者发丘灵官,其实发丘天官和摸金校尉的手段几乎完全一样,只是多了一枚铜印,印上刻有天官赐福,百无禁忌八个字,在掘丘者手中是件不可替代的神物,号称一印在手,鬼神皆避。此印原型据说毁于明代永乐年间,已不复存于世。

发丘印与摸金一派的手法接近,技术上稍微逊色,但比较注重众人合作。古代经常以当铺的朝奉,古董商等身份为掩饰。不轻易出手,偶尔行动多针对某些大型陵墓,是四派中唯一不忌讳与官方合作的一家。清代因为外族迫害,流亡海外,多活动于东南亚及美洲一带,曾经在诸多大型古代陵墓发掘队中发现过他们的身影。国内余支多以考古学者的身份混迹于政府部门。

发丘将军行规:

发丘将军行动多同时邀集多人,做好详细计划,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出应对措施。然后按部就班,依次进行。因此在掘丘过程中危险性最低。而麻烦多来自事后分赃保密等等程序,因此有所针对地产生了一系列规矩。但具体细节暂时不详。 崂山派

崂山道士擅长于驱鬼捉妖,镇压僵尸,诅咒解咒,传统中医,地脉风水,内家功夫等

其中地脉风水与传统功夫两法分流到山贼组织,形成了卸岭力士一派。曾经辉煌一时的绿林军中多有崂山门下。唐末义军领袖黄巢就传说学过崂山之术,并曾经在陕西挖过多处唐墓以充军饷。而崂山派内部这些本领却逐渐失去传承。

崂山道士多以驱妖捉鬼,周游行医为生,也有人为富豪官宦服务,对付他的敌人。崂山弟子素来以不分正邪,行事胆大妄为著称,号称只尊天命,不理人情,弟子中颇多和四大门派合作盗掘古墓牟利之人。四大门派中回避僵尸的法器药物,也多为崂山弟子所创。与茅山为宿仇。

茅山 茅山一派擅长寻穴找墓,风水祭祀,迎亲典礼,机关阵法,相面测字,看八字,算吉凶,甚至逆天改命等等。其中机关阵法,与搬山分甲术意外流失,形成了掘丘一行中的搬山道人一派。

茅山派人多以道士身份,巡游四方,以参赞红白喜事,看风水找坟地,看相算命等行为生。茅山派认为天命虽不可违却可变,所以最擅长利用墓穴改变他人命运。也因此和掘丘者水火不容,中土墓穴中的守墓机关,号称有半数为茅山弟子所创。

茅山崂山两派为宿仇,结仇原因因为年代久远,已经难以追溯。实际上后人多是因为谋生过程中产生冲突。崂山道人惯于破坏墓葬取利,茅山弟子则要费尽心思研究如何不让人掘丘破运,一来二往两派中人死在对方手下不计其数,数千年岁月下来,仇恨之深,集合江海也不可洗清。

搬山门

“搬山”采取的是喇叭式掘丘,是一种主要利用外力破坏的手段。他们大都扮成道士活动,正由于他们这种装束,给他们增加了不少神秘感,好多人以为他们发掘古冢的“搬山分甲术”,是一种类似茅山道术的法术。

搬山一派,最早在秦汉时就有雏形,但是兴盛于于清朝中叶,机关阵法是其所长,破解坟墓中各类机关很是拿手。风水上只是粗通门道,但与其他三派相差较远。搬山道人行事多独来独往,从不与他人合作。传统武功比摸金强一些,但对付僵尸多用提前设置的阵法,以及自制的各种小型手工武器。

其前身与茅山略有渊源,但因为理念原因,也是互相排斥。因为创派时间比较晚的缘故, 继承风水法术不多,对传统行规彻底无视,被其他门派所排斥,所以极少表露真实身份,以道士的身份周游国内各地,没有太强烈的善恶与民族观念。

搬山道人行规:

搬山道人掘丘,只为求财,虽通机关,但一贯以破坏为主,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但为人身安全及销赃渠道计,亦有自然形成而流传下来的种种套路。细节暂时不详.

卸岭门

 “卸岭力士”介于绿林和掘丘两种营生之间,有墓的时候挖坟掘墓,找不着墓的时候,首领便传下甲牌,啸聚山林劫取财物,向来人多势众,只要能找到地方,纵有巨冢也敢发掘。卸岭门据说创始人得仙人传授,有令人力大之法,所以卸岭门门人,多是力大无穷,通晓武功之人,因此被称为力士。当年威震九州的吕布也曾是卸岭门传人,为董卓筹备军饷,曾挖掘过多位汉皇墓葬。

此派于北宋期间经过逐步互相交流融合,吸收了摸金与崂山派两派特色,形成了具体的流派,对风水术法有自己独特的认识。擅长于破坏法阵,熟悉各类风水地形的的弱点。

元蒙时期,因敌视元蒙,被大肆迫害,于是展开全面报复,以破坏成吉思汗陵的风水,败坏元朝江山为己任。最终破坏了成吉思汗几处附陵,恢复汉人江山。也因此和蒙人结下世仇,蒙古占据天下时,曾发出金鹰令,召集一只集合了天下刺客的秘密组织追杀卸岭门人。据说直到今日,这一只刺客集团的后人依然遵循祖训,追杀卸岭门门人。也正因为如此,卸岭力士最为隐秘自己身份,非本门之人虽夫子妻儿也不会告知自己的身份。卸岭门门人后来淡出中原,曾经多活动于苗疆外蒙西北一带,近代也中亚北非欧洲也曾经出现过他们的踪迹。

卸岭力士多是极端的民族主义者,对华夏一族的传承很是重视,虽然活动范围不在中原,但传人只在汉人内寻找,对可能危害到汉人中原的国家,无所不用其极。精擅传统武功,行迹类于侠客。轻视现代科技产品武器,但对近代科学理论颇有研究,致力于将风水阵法等理论与科学理论结合起来,并偶尔制作阴气测量仪,针对僵尸的乾扰波发生器等产品。

卸岭派行规:

卸岭派这一派主要用鼻子闻,为了保持鼻子的灵敏程度,都忌烟酒辛辣之物。用铁钎打入地下,之后拿鼻子闻,铁钎从地下泥土中带上来的各种气味,还有凭打土时的手感,地下是空的,或者有木头,砖石,这些手感肯定是不同的。

真正的大行家对洛阳铲那些东西是不屑一顾的,因为地下土壤如果不够干燥,效果就大打折扣,特别是在江南那些富庶之地,降雨量大,好多古墓都被地下水淹没,地下的土层被冲得一塌糊涂。

卸岭派长期被蒙人追杀,门人多朝不保夕,为图自保,千百年来前辈的规矩多有变动。并演变出种种新的行规,比如从不对汉人甚至华人的陵墓出手等等。具体细节暂时不详。

今日大寒!养生做到“两不”,常开“四扇门”

大寒是冬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一年中最冷的节气,民间有“大寒小寒,体内多寒,冻死老汉”的俗语来形容大寒的天寒地冻的严酷。那么,大寒时节如何养生?

大寒养生做到“两不”

大寒时节历来是保健养生的重要时期,此时阴气极盛,将由“冬藏”转为“春生”,中医认为,大寒养生要做到“两不”:不伤阳气、不损阴津。

不伤阳气:外出“全副武装”,尤其注意足部保暖

中医认为,寒气容易损伤人体的阳气。人体内的血液得温则易于流动,得寒就容易停滞。天气寒冷会使人体血管中的血液流动不畅,甚至引起淤血阻滞,从而加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几率,也会使体内的筋紧绷,引起疼痛和不适以及各种病症。

对于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等疾病患者来说,要更加注意防寒保暖,及时添衣,衣裤既要保暖性能好,又要柔软宽松,不宜穿得过紧,以利于血液的流畅。早晚要少出门,一定要外出的话,记得戴上口罩、帽子、围巾,穿上棉鞋,抵御严寒对身体的危害。

早上应尽可能晚起,等到中午或下午阳光晴好的时候可到户外活动一小时左右。晒太阳对身体好处良多,既温暖又补钙,还可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和免疫功能。在晴好的冬日,可以在室外伸出手脚,让阳光直接洒在手脚上,也可以背对着太阳直接晒背。

足部的保暖至关重要,因为脚是人体的“第二心脏”,脚有无数的神经末梢与大脑紧密相连,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寒冷时节要加倍呵护双脚,加强脚部运动,平时外出尽可能步行。还可在室内做原地跑步锻炼,直到全身发热,手脚温暖。每天睡前坚持用热水泡脚。泡脚时搓揉刺激足部穴位,可调补元气,壮腰强筋,延缓衰老。

不损阴津:补水不失水,避免劳心费神

大寒期间养生的另一个重点在于滋阴。一般在长江流域从冬至开始降水减少,经过一个月之后的大寒节气正是最干燥的时期,白天平均空气湿度一般低于50%,有时室内湿度甚至只有30%左右。

随着天地间水气的减少,人体内的阴液也会容易不足,很多呼吸系统有宿疾的人常常会有咳嗽痰多或痰液黏稠、咳痰不净的感觉。心血管疾病患者更易造成血黏度的增高。如果由于高血压、年老等造成血管弹性功能下降,则更易诱发心梗、脑梗、脑出血等危险情况。

在起居方面,如果室内常开暖气或者空调,除了注意经常通风之外,最好可以使用些空气加湿器之类以提高空气中的湿度,晚上睡觉如果用电热毯,也尽量不要开过夜或开太热。尽可能增加饮水量,不要等口干后再喝水。每天入睡前和起床后,都要喝一杯温水。洗澡前后最好也各喝一点水,以补充流失的水分。

大寒时节,切忌运动过量,出汗太多,避免阳气随汗液而出,受到损伤。锻炼应选在广场向阳的地方进行,运动项目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快走、慢跑、广场舞等。运动强度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而定,以微微出汗最好。

时近春节,是工作最忙时,加上家里扫撒庭院、采办年货等准备过年,人也极易疲劳,耗精伤神。适当休息、保持心情平静对养阴也很重要。

大寒饮食攻略

由于大寒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节气,与立春相交接,所以在饮食上与小寒应略有不同,大寒要遵循养阴温阳的原则。

宜吃温和苦

大寒饮食依旧以温食为主,大寒时节还是比较严寒的,饮食方面可以吃些红色蔬果和辛温食物,如红辣椒、红枣、胡萝卜、红苹果、鸡肉、牛羊肉、白菜、油菜等,使人体的热能增加,增强抵抗力。而且感冒多发,多吃蔬果还能抵御感冒病毒的侵袭。生姜、花椒、肉桂等辛温食物可以温阳散寒,对风寒感冒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可以适当吃一些。

冬天本身就严寒、风大和干燥,不少人三天两头就去吃火锅或者肥厚油腻的食物,再加上室内干巴巴的暖气,很容易上火。所以,大寒饮食还要吃点儿苦,泻泻火,比如苦菊、苦瓜、芹菜、生菜等。

另外,还要清清肠胃,适当吃一些健脾祛湿的食物,如山楂、柚子、粥等。

进补开始减少

大寒时的进补量应逐渐减少,以顺应季节的变化。平日可多食用一些枣、黑豆、核桃、黑芝麻、桂圆、木耳、银耳等。

其次,在进补中应适当增添一些具有升散性质的食物,如香菜、洋葱、芥菜、白萝卜、辣椒、生姜、大蒜、茴香等,但不可过量。

大寒饮食还应重视补充热量。植物的根茎是蕴藏能量的仓库,多吃根茎类的蔬菜,如芋头、红薯、山药、土豆、南瓜等,它们含有丰富的淀粉和多种维生素。大寒时节应忌食生冷黏腻之品,以免损伤脾胃阳气。

大寒这时候就不要大补特补了,阳气偏盛、易便秘和上火的人群,更不要刻意进补,要逐渐开始向清淡饮食转变。进补的时候,可以添加一些利于生发阳气的食物,如煮牛羊肉的同时,加入一些白萝卜、白菜等,适应大寒向立春的过渡。早上还可以适当喝些人参汤,带动阳气的生发。

迎大寒常开“四扇门”

大寒时节,人的阳气偏弱情绪也会跟着低落,特别是本来就有些抑郁情绪或是平时工作压力较大的人,这段时间就更容易进入不良情绪的敏感期。此时调节肝胆经,不仅能升发阳气防风寒,而且能疏散心中郁闷、压抑的情绪。

期门穴为肝经的募穴,是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特定穴位。相当于肝的幕僚,肝遇到麻烦了,它就会站出来帮“将军之官”出谋划策、排忧解难。中医古籍《伤寒论》里认为此穴为疏泄肝胆的首选穴位,对调理肝脏有很好的效果,临床上常用它来治疗肝炎。章门是“障碍之门”的意思,它不仅是肝胆经的会穴,又是脾的募穴,专门治疗脾虚与情志抑郁。期门与章门两个穴位,左右各两个,所以叫它们“四门”。

期门穴位于正下方,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而章门穴在腋中线,第一浮肋前端,屈肘合腋时正当肘尖尽处。找不到具体的穴位也没有关系,只要将双手掌面贴于下方,以八字形式往下用力推,便可以刺激到这四个穴位。每天早晚分别反复推5分钟左右,就可以感受到焦虑情绪正在渐渐消散。(综合北京晨报网、中国医药报、健康时报)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历史悠久的长乐龙灯

长乐龙灯,历史悠久。相传在北宋末年,高淳杨家村有个名叫杨义泰的农民,幼时读过几年私塾,略知诗书文理,擅长绘画纸扎技术。深秋的一天下午,义泰在村边大水塘垂钓,忽见西北方向乌云翻滚,继而狂风怒号,水塘波涛骤起。霎时,水面跃起5条巨龙,张牙舞爪,摇头摆尾。须臾,龙潜水底,风平浪静。义泰惊得失魂落魄,猛悟民间传言:“梦龙得子,见龙必死。”他赶忙跪倒在地祈祷神灵保佑:“龙王啊!请别见责小人,若能尊容再现,我定能仿效扎成龙灯,于每年的元宵灯节让万民观瞻。”神奇的是,誓毕,水塘中清波荡漾,龙形果然再次浮现:黄龙居中,红、白、青、黑四龙首尾衔接,围绕黄龙昂首游动。杨义泰欣喜若狂。之后逢人便说:“五龙的出现,是地方吉祥兴旺的的先兆。”还说自己已许愿,每年在正月十五元宵节兴龙灯,要请村上的父老兄弟多多资助。

翌年春节,村民纷纷捐钱、捐粮、捐物,由杨义泰根据记忆,亲自设计并指挥工匠扎成了每条长二十多丈、直径二尺的黄、红、白、青、黑5条龙,龙身用竹扎布缝,缀以剪画装饰,共分24节。每节安装一块木板,板与板形成机械连接,运转自如。尤其是龙头的制作,别具风采,竹篾编织,蒙以绫罗、彩纸,上面镶嵌各种飞禽走兽、花草虫鱼、古代人物群像,晚上点明烛火,更显得千姿百态,形象逼真,令人目不暇接。参加盘龙的青壮年,按照每条龙的颜色着一色服装,一律头扎方巾,腿裹绑腿布,脚穿棉纱编织的荷花草鞋。

龙灯出动时,先放马蹄炮和铁铳,盘龙时有上千人参加,旗、锣、鼓、镜齐全,火把开道,灯笼分站出四门八柱。阵势摆开后,由打珠员引导,各龙按顺序旋转数周后,簇拥着黄龙居中“打饼”,称之为“稻堆饼”,预示秋收后稻堆的高低,以此祈求吉利。

长乐龙灯原为五色,清咸丰年间,因连年兵灾岁荒,加之扎龙的费用负担过重,故改为黄、红、白三色龙,其规格仍旧。然后,制作的更为精美华丽。

长乐龙灯会曾先后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和20世纪70年底举行过4次。1984年,长乐镇的“长乐龙灯”首次进高淳县城盘舞,引来人山人海,观者如潮,尽管有灯笼、火把开道,也难以尽情施展身手。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