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八字胡的人的性格(留八字胡好吗)

浮生若梦 2023-08-13 14:25:55 用户分享

“八字胡”在欧洲曾是身份象征

近年来,八字胡在男性群体中迅速圈粉。在历史上,八字胡也曾在欧洲风靡一时。

胡子曾经是代表男人社会、职业及家庭地位的重要特征。古罗马时代的高卢男子等都自豪地留着浓密的八字胡。

然而,随着时代变迁,人们有了新理解:为摆脱野蛮的动物性,就要刮净脸颊,只留下具有文明、审美意义的胡子。以君王为例,法兰克国王查理大帝有着长且浓的八字胡,法国国王亨利三世则是一抹“八字须”。之后的法王路易十三及路易十四都剃掉了络腮胡,仅凭小巧干练的八字胡作为兼拥皇权和文艺修养的标志。

因受皇家和贵族推崇,八字胡之风吹遍了欧洲大陆。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还恢复了父亲亨利八世设立的胡须税。任何蓄超过两周的胡须(八字胡或络腮胡)都要征税。这并不是因为她讨厌胡须,而是非常流行的胡须时尚对皇室来说是个极具吸引力的财政来源。

到了19世纪,尤其青睐八字胡的法兰西第二帝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发起“八字胡”运动,强制士兵留八字胡。与军人、贵族和社会上层人士相反,服务业人员(餐厅侍者、管家、门卫等)被禁止留八字胡。人的社会地位看胡子便一目了然,用餐的有胡子,端盘子的则必须刮掉。

没有八字胡而受尽歧视,服务员们终于爆发了。1907年,法国咖啡馆侍者掀起大罢工,要求有权留八字胡并享受一天带薪假期。这两个诉求最终都得到满足。大小剃须店因而随之遍地开花,所有男性都获得了两撇漂亮而满意的八字胡。

莫泊桑

法国作家莫泊桑赞叹:没有八字胡的男人绝非真正的男人,一张阳刚的脸庞必须配上八字胡!而德国则流行着“一个没有八字胡的吻就像一碗没有加盐的汤那样乏味”的说法。

二战前后,八字胡的命运急转直下。纳粹头子以及其他有争议的人物,让胡子被印上了一些负面烙印。近年来,过气的八字胡的魅力又被时尚和慈善领域重新拾起,越来越多的欧洲男性留起了八字胡。

摘自 | 《领导文萃》2022年6月下

稿件来源 | 《环球时报》

责任编辑 | 少时

微信编辑 | 笺迟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