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姓生辰八字五行三才五格取名(姜姓生辰八字五行三才五格取名怎么取)

龙行天下 2023-08-30 22:03:58 用户分享

龙口文学|清代姜氏家谱与族人

文/刘玉涛

十年前,在龙口滨海度假区试驾庄村首次发现了清代姜氏家谱,长246厘米,宽164厘米。家谱为绢卷轴式,边底为群青铺地,上天为青龙腾飞、祥瑞纳云,下地反映了姜氏宗祠的恢宏壮观和市井风情、工笔重彩,画面人物,栩栩欲生,亭台楼阁,惟妙惟肖,字迹工整,蝇头小楷填写,男尊女卑,长孙有序排列。姜氏家谱始祖为姜鉴、姜贵二人,依次后排序一世姜江,二世姜豪,三世姜思齐,四世姜宗孟,五世姜三才,六世姜愷,七世姜成时,八世姜进思,九世姜生色,十世姜世隆,十一世姜时增,十二世姜大信,十三世姜德高等为代表。

从姜氏家谱看,家族庞大,人丁兴旺,男女总计500余人,反映了三百多年的家族历史。据市旅游局局长、滨海旅游度假区党工委书记赵树杰介绍,姜氏家谱是试驾庄村民姜氏后裔无偿捐赠给黄县民俗博物馆收藏。同时捐赠的还有其它三件民俗文物,为黄县民俗博物馆增添了家族发展史的佐证,进一步丰富了《莱夷风情》馆藏民俗文物。

据史书记载,姜姓是炎帝的后代,因炎帝的出生地而得姓,为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说文》曰:“神农居姜水,因以为氏。”《元和姓氏》、《说文解字》、《新唐书》记载。《水经注》云:“岐水,又东迳姜氏城南,为姜水。” 传说中的炎帝,即神农氏,相传为中国历史上最远古的“三皇”之一。因炎帝生于姜水(今陕西岐山县),故以姜为氏。子孙世代相传。姜姓与姬、媙等20个古姓均起源于公元前两千多年前的母系氏族社会。与姜同为神农氏后裔的还有齐、甫申、吕、纪、许、向等姓并封为国。

从姜姓迁徙分布后来在历史的进程中,由于各种原因,炎帝的许多子孙已变易为其他姓氏。虞、夏之际,炎帝裔孙、四岳始祖伯夷,因辅佐禹治水有功,被封于吕(今河南南阳县),建立吕国,复赐以祖姓姜,以接续炎帝的香火。春秋时期五霸之一的齐国,创建始祖是吕国的吕尚。史书记载说:“吕尚,姓姜名牙,掌四岳有功,子孙从封姓。”吕尚,既为神农氏的后裔姜太公姜子牙,因他治四岳有功,被封于吕,故从封姓改叫吕尚。其子孙世袭齐国国君,历29世。后来齐国在战国时被田和所灭,齐国变为田氏,其子孙后代分居各地,多以姜为姓。姜姓在全国分布广泛,北方为其主要分布地,尤以山东省为多,约占全国汉族姜姓人口的百分之十三。

姜姓辈分,姜姓字行辈分严谨有序:《唐.姜公辅主修姜氏统总谱合大成派系50世》 世运承先泽 光华继后如 家国文明远 廷贤任尔思 一邦登政仕 永绍吉人图 三伯从公久 天壁可为谟 子能辉前志 兆泰俊良储 井泉庄姜氏为“储”字辈下延 储文茂胜永 大守志兴启 贤能道仲时 金常必正家(之) 姜姓合大成统一字派如下: 孝友本厚 俊秀芬香 前传衍庆 勋烈降昌 肇基建业 丹书训详 英才左汉 忠信相唐 封侯赐爵 祖武留芳。黄县自十四世起姜氏排定十字:庆振延宗厚,祥增启绪昌。名绍先范远,润泽尔继光。姜姓特殊的字辈: 循环用字字辈 和按五行“金木水火土”作为偏旁部首的字派来进行循环。

据黄县《黄城阳姜氏族谱》记载,姜姓原居于甘肃天水,明洪武年间,姜鼎夫妇携男带女在黄县城东南“东有香炉顶,西有望海岭,南有双角山,北有椅子圈”的黄城阳村,耕田织布,繁衍生息。那个是黄城阳已有“战山户”黄、张居住,后来黄张相继迁徙他乡,从此以后,作为“买山户”的姜姓便长期在这里居住下来,直到如今,村中除姜姓之外,别无二姓。

据境内现存的七八种版本的《姜氏族谱》记载,在历史上,以姜鼎为始祖的《姜氏族谱》进行过七次刊修,早年间的族谱,曾至于唐代古刹——文基寺中珍藏,有一次文基寺失火,谱书被焚烧一尽,片纸无踪。由于前四世失考,二次修谱便由第五世“公、栋、振”三兄弟开始,前四世祖在谱书中只有一个简单的记述。

清道光丙申年(1836年)洼里重刊的《芝阳姜氏族谱》第一卷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我姜姓四岳之裔,世居天水,徙山东,居黄县东南丰义社,其地名黄城阳,衣冠继世,为邑望族至。”谱书中说,清代初年“我曾祖丛,以少时负笈从事,道经古洼里庄,见其地林木葱茂,佳气氤氲,负山面河,左右映带,遂与从弟思道谋居于斯,娶姚氏为侧室,佃置田地暂居,来往年久产丰,遂归白沙社五甲,与黄城阳始祖往来,未曾绝也。”洼里姜姓世代相传,先祖姜丛是一税官,负责黄城西北一带税事,每日骑马往返于途,早出晚归。也有人说是因为姜丛经常在北海打鱼,看中了这块地方,便在这里娶姚家的女儿为妻,安家落户,遂于临海隅地,置田造屋。

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时,洼里村耄耋老人回忆,过去在村中间路北有一座家庙,庙门顶端悬“姜氏祠堂”匾额,门上年年更换对联,但内容始终不变,上联是“天水名门先德厚”,下联是“芝阳世胄古书香”。祠堂门前有明柱,其楹联是“一祖传流千枝万叶同此脉,五宗衍亿子兆孙共斯跟。

黄县姜姓族人乐善好施,多有义举,为此年间重修的《黄县志》以罕见的形式,为后世留下了“洼里镇……土圩,姜溎捐款,村民合修,枪炮合置”这样一段极为宝贵的文字资料。姜家经商在通都大邑均为富商巨贾,为官者在异地他乡多属清官廉吏。姜姓人才济济,巾帼不让须眉。清光绪七年(1881年)姜家门里出生了一位千金小姐,这便是后来远嫁栖霞,成了大地主牟墨林之长孙—“日新堂”主人牟宗植的儿媳妇的姜振帼。

其婆婆鹿氏因牟宗植早亡,人称“大寡妇”。姜振帼婚后生有一子一女,不幸丈夫英年早逝,姜振帼虽然早年守寡,中年丧子(女),但把日新堂这个庞大的家业管理的井然有序。

栖霞有关牟氏家族的史料中说: “姜振帼才华超群,治家有方,日新堂的大小事情由她作主”,人们将其与大观园里的王熙凤相提并论。姜宣,号河,山东黄县人,康熙癸巳科(1713)年举人,任两淮盐运司通判,授儒林郎。姜重霱,字瀛洲,山东黄县人,清乾隆壬申年(1752年)恩科,乡会试同年举行,“由本年举人中本年进士”,任天长县知县,敕授文林郎。从此黄县姜氏族人姜其垓家传出了一门二进士的佳话。

目前,黄县姜姓族人遗存下来保护较好的姜氏木楼(原东北遇学校旧址)现为烟台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姜氏木楼最早的主人是姜寭。早年间,黄县城里小狮子口东北面的大片豪宅,均为姜姓故宅(今东北遇一带)。这片大约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的住宅,坐北面南,西到小十字口北街,东达城墙跟下,具有的明显的清代建筑特色,是黄县房屋建筑的典型代表之一。

这组清代建筑布局上的节奏和韵律,色彩上的搭配和对比,借鉴于宫廷建筑,有的富丽堂皇,有的淡雅清幽,既实用,又美观。一行行沿中轴线展开的房舍,分别由正房、厢房组成了一个个穿堂式四合院。西边小十字口北街路东路西,东边墙跟下临街的群房,使整个建筑形成了一座皇家宫殿式的封闭院落。

姜氏木楼,为北方硬山式建筑风格,木楼为灰色小板瓦屋顶,让人感到端庄稳重,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的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思想文化的遗迹和载体。

山东省散文学会龙口创作之家邮箱:sswxhlkczzj@126 壹点号龙口文学邮箱:1433050159@qq

壹点号龙口文学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上古大神详解:盘古女娲三清 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伏羲

伏羲 伏羲,华夏民族人文先始、三皇之一,亦是福佑社稷之正神,同时也是我国文献记载最早的创世神 。

风姓,燧人氏之子。又写作宓羲、庖牺、包牺、伏戏,亦称牺皇、皇羲、史记中称伏牺,在汉朝后与青帝太昊合并,因此再往后世有时被朝廷官方称为“太昊伏羲氏”,青帝太昊伏羲(即东方上帝)一说。

生于成纪,所处时代约为旧石器时代中晚期。伏羲是古代传说中中华民族人文始祖,是中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王,是中国医药鼻祖之一。

相传伏羲人首蛇身,与女娲兄妹相婚,生儿育女,他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发明创造了占卜八卦,创造文字结束了“结绳记事”的历史。他又结绳为网,用来捕鸟打猎,并教会了人们渔猎的方法,发明了瑟,创作了曲子。伏羲称王一百一十一年以后去世,留下了大量关于伏羲的神话传说。

神农 炎帝

神农 炎帝,是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尊称,号神农氏,又号魁隗氏、连山氏、列山氏,别号朱襄(尚有争议,也有说朱襄氏部落曾有三代首领尊号炎帝。

传说姜姓部落的首领由于懂得用火而得到王位,所以称为炎帝。从神农起姜姓部落 共有九代炎帝,神农生帝魁,魁生帝承,承生帝明,明生帝直,直生帝氂,氂生帝哀,哀生帝克,克生帝榆罔,传位五百三十年。

炎帝所处时代为新石器时代,炎帝故里目前有六地之争,分别是:陕西宝鸡、湖南会同县连山、湖南株洲炎陵县、湖北的随州、山西高平、河南柘城。炎帝部落的活动范围在黄河中下游,在姜水(一说是今宝鸡市渭滨区的清姜河,一说是今宝鸡市岐山县的岐水。)一带时部落开始兴盛,最初定都在陈地,后来又将都城迁移到曲阜。

相传炎帝牛首人身,他亲尝百草,发展用草药治病;他发明刀耕火种创造了两种翻土农具,教民垦荒种植粮食作物;他还领导部落人民制造出了饮食用的陶器和炊具。

传说炎帝部落后来和黄帝部落结盟,共同击败了蚩尤。

华人(不仅中国)自称炎黄子孙,将炎帝与黄帝共同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精神动力。

炎帝被道教尊为神农大帝,也称五榖神农大帝。

女娲

女娲,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女神,又称娲皇、女阴娘娘,史记女娲氏,是华夏民族人文先始,福佑社稷之正神。

相传女娲造人,一日中七十化变,以黄泥仿照自己抟土造人,创造人类社会并建立婚姻制度;后因世间天塌地陷,于是熔彩石以补苍天,斩鳖足以立四极,留下了女娲补天的神话传说。

女娲不但是补天救世的英雌和抟土造人的女神,还是一个创造万物的自然之神,神通广大化生万物,每天至少能创造出七十样东西。她开世造物,因此被称为三皇中的娲皇,是被民间广泛而又长久崇拜的创世神和始母神。

三清

元始天尊 道教最高神三清之一,又名“玉清紫虚高妙太上元皇大道君”、“玉清元始天尊“。《历代神仙通鉴》称元始天尊为“主宰天界之祖”。在太元(即是宇宙)诞生之前便已存在,所以尊为元始。在无量劫数来临之时,用玄妙的大道来教化众生,故而尊为元始天尊。

道经记载中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三号虽殊,本同为一。\"《道门十规》中说:“玄元始三炁化生,其本则一。”三清都是道的化身。

全称:“一炁化三清玉清居清微天圣登玉清境始气所成日天宝君元始天尊妙无上帝”。

道德天尊 “道家之原,出于老子。其自言也,先天以资地生,万类。上处玉京,为神王之宗;下在紫微,为飞仙之主。”是至尊天神,而且常常分身下降诸界,传教度人,弘扬道法。故《正一法文天师教戒科经·大道家令戒》曰:“道亦形变,谁能识真?”按道教说老子为其化身,著有震古烁今的道教经王《道德经》

道德天尊

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为道教创始者-道祖老君的圣诞日,为国际道教节。[1]三清者为玉清、上清、太清。法力无边,上天入地,有七十二变,长生不老,点石成金,与天地同寿,还会腾云驾雾,入海成龙之术。乃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义,是为天宗。

灵宝天尊

灵宝天尊 上清灵宝天尊 又名上清高圣太上玉晨元皇大道君,即灵宝大法师,灵宝天尊是道教最高神灵“三清”尊神之一。

青龙

天之四灵:

东方青龙 关于龙的传说有很多,龙的出处也有很多的说法,有的说是中国星宿变成、有的说是由印度传入的。 东方青龙 但据考证,佛教所谓的龙--娜迦不过是蟒蛇。 龙是东方的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而这七宿的形状又极似龙形,从他们的字义上就可以看出来,角是龙的角,亢是颈项,氐是本,而是颈根,房是膀,是胁,心是心脏,尾是尾,箕是尾末。还有在龙心的部分,有人称之为‘大火’的,跟晴雨有关,又因为青龙属木,所以也是木星当年的年太岁。而在道教兴起之后,这些四灵也被 冠上了人名,便于人类称呼,青龙叫‘孟章’,白虎叫‘监兵’,朱雀称‘陵光’,玄武为‘执明’,而在众多的朝代中也有一些君主取青龙来做自己的年号,如三国的魏明帝就是一例,而史记中也有关于夏朝是属于木德的朝代,所以他有‘青龙生于郊’的祥瑞之兆的记载。

在古时的中国,头有角的为公龙;双角的称为龙,单角的称蛟;无角的为螭,古时玉佩常有大小双龙,仍称母子螭。

因在中国龙是神物、是至高无上的,也是皇帝的象征。也是东方的代表、五行中是属木的,也因青色是属木的,故此有左青龙、右白虎的说法。

星宿的是用廿八星宿中,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古人把它们想像成为龙的形象,因位于东方,按阴阳五行给五方配色之说,东方色青,故名‘青龙’。

白虎

西方白虎 在中国四圣兽中,另外一个常常跟龙相提并论的就是‘白虎’; 西方白虎 虎,为百兽之长,它的威猛和传说中降服鬼物的能力,使得它也变成了属阳的神兽,常常跟着龙一起出动,‘云从龙,风从虎’成为降服鬼物的一对最佳拍档。

而白虎也是战神、杀伐之神。白虎具有避邪、禳灾、祈丰及惩恶的扬善、发财致富、喜结良缘等多种神力。而它是四灵之一,当然也是由星宿变成的。是由二十八星宿之中,位西方七宿:奎、娄、胃、昂、毕、觜、参。所以是西方的代表,而它的白,是因是西方,西方在五行中属金,色是白的。所以它叫白虎不是因它是白色,而是从五行中说的了。

除了道教中的四灵包括了青龙白虎之外,连在风水师探勘墓地时,在地形前方左右两边突起的地形,可以当作墓穴的地方,都有独特的称号,称之左青龙、右白虎,取其护卫之意,而在公堂中也有相同的装饰,在左右堂柱上绘有青龙百虎,以其镇压邪灵。而在道教兴起之后,龙虎被借用为道家炼丹的术语,就是指\"铅汞、坎离、水火、阴阳\",等的同意词。而道家炼丹分内外(内丹炼气,外丹炼丹药,笔者才疏学浅不敢十分确定),内丹是就阴阳五行而言,龙阳,生于离,离属火,故云‘龙从火里出’,虎阴,生于坎,坎属水,故云‘虎向水边生’,两者结合之后,一阴一阳,互相调和,称为道本,都是元神、元精的代表。而另外一种说法是,性属木,木代表东方,于卦为震,故比为青龙;情属金,金代表西方,于卦为兑,金白色,故喻为白虎。金能够克木,故情多损性,而用二八之真精气,使之交合为一,则金木无间,龙虎自伏而成丹,在人体中则以肝为龙、肾为虎,而外丹则仍取阴阳之意,以龙为铅,虎为汞。

在古代中国人民心目中,老虎是可怕的东西,又是可敬的东西。可怕的是,它会食人畜。而可敬的是因其威猛无比,能够避邪。而在一些古书中,如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义.祀典》:‘画虎于门,鬼不敢入’,‘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能执抟挫锐,噬食鬼魅。今人卒得恶遇,烧虎皮饮之。击其爪,亦能辟恶。此其验也。’古人还认为白虎是一种祥瑞:‘德至鸟兽。’

最初的西天星神是熊和猫头鹰,但后因古羌族的图腾在由熊变为龙的时候。而又到黄帝的向东发展时,龙的图腾被带到东方,跟‘东方苍龙星座’合而为一,朱鸟则成了统一南方时凤图腾在天国的新居,因两大部族融合而终于成‘龙凤呈祥’。作为古代图腾是东凤而西龙,作为星象则是东苍龙而西朱鸟。到周朝以后,封建制度正式确立,五行思想也成熟,把天像重新划分,朱鸟放到了南方,和祝融火神一起崇拜了。而西方的就崇拜白虎。在部族斗争及迁移,西北方的龙向东移,东方的凤向南移,南方的虎向北移,全国显示一个大周转的观念运动。到汉代五行观念成了统一的思想,再补出玄武完成‘四方之神’的配套。

在《史记.天宫书》中‘东宫苍龙、南方朱鸟、西宫咸池、北宫玄武。’

由于白虎是战伐之神,所以有多位的猛将被说成为白虎星充扥世的,如:唐代大将罗成、薛仁贵父子等人。除此之外,白虎又被道教吸放,被神化起来,成为了各庙宇的门神。

朱雀

南方朱雀 朱雀不属于凤凰而是四灵四象之一,和其他三种一样,它是出自星宿的,是南方七宿的总称:井、鬼、柳、星、张、翼、轸。 联想起来就是朱雀了。朱为赤色,像火,南方属火。

朱雀或者凤凰浴火重生的记载只出现在在郭沫若的一篇小诗中。

南方朱雀,为乐之本也,五分其身,以三为上,以二为下,三天两地之义也。上广下狭,尊卑之象也。中翅八寸,象八风。腰广四寸,象四时。轸圆象阴阳转而不穷也。

北方玄武 玄武是一种由龟和蛇组合成的一种灵物。玄武的本意就是玄冥,武、冥古音是相通的。北方玄武 玄,是黑的意思;冥,就是阴的意思。玄冥起初是对龟卜的形容:龟背是黑色的,龟卜就是请龟到冥间去诣问袓先,将答案带回来,以卜兆的形式显给世人。玄冥的含义不断地扩大。龟生活在江河湖海(包括海龟),因而玄冥成了水神;乌龟长寿,玄冥成了长生不老的象征;最初的冥间在北方,殷商的甲骨占卜即‘其卜必北向’,所以玄冥又成了北方神。

它和其他三灵一样,玄武也由天上二十八星宿变成的:斗、牛、女、虚、危、室、壁。而古时后的人对玄武它的解释有以下的数种,‘玄武’即龟。《礼记.曲礼上》云:‘行,前朱鸟而后玄武...’‘玄武’乃龟蛇。《楚辞.远游》洪兴祖补注:‘玄武,谓龟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鳞甲,故曰武。‘玄武’为蛇合体、龟与蛇交。

《文选》卷十五张衡《思玄赋》曰:‘玄武宿于壳中兮,腾蛇蜿蜒而自纠。’李善注云:‘龟与蛇交曰玄武。’《后汉书.王梁传》:‘《赤伏符》曰:‘王梁主衡作玄武。’’李贤注云:‘亡武,北方之神,龟蛇合体。’‘玄武’为水神、北方之神。《后汉书.王梁传》:‘玄武,水神之名。’《重修纬书集成》卷六<河图帝览嬉>:‘北方玄武所生,...镇北方,主风雨。’但玄武被后世的道士们升级做北方的大帝“真武大帝”。

玄武在宋代身价培增,并被人格化。这与宋代各帝推波助澜分不开。宋初太祖时,即有真武、天蓬等为天之大将的传说。未真宗天禧元年,在军营中发生了一件事。在《事物纪原》卷七载:‘营卒有见蛇者,军士因其建真武堂。二年闰四月,泉涌堂侧,汲不竭,民疾疫者,饮之多愈。’真宗听说此事,下诏就地建观,赐名‘祥源’。这大约是中国最早的真武庙。

真武大帝的身世,后人多说是在隋炀帝时,玉帝将自己的三魂之一,化身投胎于净乐国皇后,厌恶尘世,舍位入武当山上修行,成功飞升,镇守北方,号曰:玄武。

九尾狐

九尾狐在神话传说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所谓青丘之国以及涂山氏所言都是九尾狐。九尾狐,中华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生物,来自于春秋战国时代编纂的《山海经》而后来传到日本,朝鲜等亚洲地区。《山海经》云:“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

《瑞应图》说:“王者不倾于色,则九尾狐至。《宋书·符瑞志》说:“白狐,王者仁智则至。《孝经援神契》说:“德至鸟兽则狐九尾。 ”

九尾狐在《山海经》里是食人怪物,最早在汉朝时期被视为祥瑞,在北宋初期被视为魅惑之妖。

麒麟

麒麟,古代传说中的仁兽、瑞兽,是应龙的后代,与凤、龟、龙在礼记中被称为“四灵”。在传说中被赋予了十分优秀的品质,比如,《说文》:“麒,仁兽也,麋身牛尾一角;麟,牝兽也。”段玉裁注云:“状如鹿,一角,戴肉,设武备而不为害,所以为仁也。”因而被称为\"仁兽\"。长寿,能活两千年。能吐火,声音如雷。

凤凰

凤凰是中国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异动物和百鸟之王,亦称为丹鸟、鹍鸡等。凤凰和麒麟一样,是雌雄统称,雄为凤,雌为凰,其总称为凤凰,因此凤凰一词为合成词结构。凤凰齐飞,是吉祥和谐的象征。它跟龙的形象一样,愈往后愈复杂,有了鸿头、麟臀、蛇颈、鱼尾、纹、龟躯、燕子的下巴、鸡的嘴。自古以来凤凰就成了中华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尔雅·释鸟》郭璞注,凤凰特征是:“鸡头、燕颔、蛇颈、龟背、鱼尾、五

彩色、高六尺许”。“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翱翔四海之外,过昆伦,饮砥柱,濯羽弱水,莫宿风穴,见则天下安宁。”《山海经·图赞》说有五种像字纹:“首文曰德,翼文曰顺,背文曰义,腹文曰信,膺文曰仁,意思是山中有一种鸟,头上的花纹是“德”字的形状,翅膀上的花纹是“羲”字的形状,背部的花纹是“礼”字的形状,胸部的花纹是“仁”字的形状,腹部的花纹是“信”字的形状。一出现,天下就会太平,是祥鸟。孔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是凤凰的原型。

勾陈

勾陈,古代中国民间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形状像鹿,头上有角,全身有鳞甲,尾像牛尾。古人以为仁兽﹑瑞兽,拿它象征祥瑞。《易冒》:“勾陈之象,实名麒麟,位居中央,权司戊日。盖仁兽而以土德为治也…”上史书上所记“句陈,勾陈,钩陈”,均为“勾陈”。

《史记·天官书》,《汉书·天文志》均作:句四星。正史中《晋书·天文志》开始作“钩陈六星”,但是一些保留下来的纬书中已经有作“钩陈六星”之说,也就是说在后汉时出现六星之说了。

白泽

白泽是中国古代神话中地位崇高的神兽,祥瑞之象征,但正统古籍中记载甚少。白泽能说人话,通万物之情,通晓天下鬼神万物状貌,是令人逢凶化吉的吉祥之兽。至于“栖息在昆仑山,浑身雪白,有翼”等皆为后人杜撰,不可信。

《今昔百鬼拾遗》躯干左右和额间的眼睛大概是鸟山石燕自行想象。《三才图会》中白泽大致是狮子身姿,头有两角,山羊胡子。因为是好听的有着美好寓意的神兽之名,所以后人常用来当姓名使用。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