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八字分析(岳飞八字是什么格局)

鹰视狼顾 2023-07-17 08:11:00 网友分享

岳飞用兵如神,金人畏之如虎,只因为他作战坚持八字方针

史称岳飞“少负气节, 沉厚寡言, 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子兵法》。”一生指挥的大规模战役无数, 鲜有败迹。岳飞年纪轻轻跻身南宋中兴四大将之列,与其深谙兵法奥义,懂得临敌变通有关。用他自己对兵法的理解来讲,就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孙子兵法》云:“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孙子认为, 兵凶战危,打仗是国家的大事,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必须要慎之又慎。

南宋初年,古稀之年的东京留守宗泽团结两河豪杰,担负起了抗金的重任。他对自己帐下年轻将领岳飞十分赏识,耳提面命,希望将之培养成自己的接班人。宗泽担任的是武职,本人却是进士出身。成为领军人物以来,格外注重理论联系。见岳飞屡立战功,打仗却不依兵法和阵图,以为他只是逞匹夫之勇,于是语重心常地对岳飞说:“为将不知兵法,难以成名将!”

岳飞闻言,知道是老将误会了自己,于是侃侃而谈道:“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岳飞以为,水无长形、兵无长势,如果作战是按阵图来排兵布阵,那只是庸材;兵家的精髓要旨是见机而作,灵活机动,不能拘泥。

宗泽听得连连点头,后生可畏。

岳飞对于孙子兵法的领悟,已经超越了侪辈,因此战必胜、攻必克,为南宋偏安一隅立下了赫赫战功。

在战争中,岳飞总是集思广益,谋定而后战。“欲有所举,尽召诸统制与谋。谋定而后战,故有胜无败。”听取不同意见,统一认识、领悟作战意图,做为最好的分析判断,可收事半功倍之效。“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 而况乎无算乎!”

岳飞在平杨幺的战役中之所以能“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就在于他算无遗策,针对杨幺所部善水战的特点,决定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以水寇攻水寇的谋略使其就范。

他先命黄佐招降杨钦来降,瓦解了杨么的阵营;之后又设计与杨么在水上对阵。“伐君山木为巨筏,以腐木乱草上流而下,遣善骂者挑之。”使杨么一步一步被他牵着鼻子走,优势殆尽,最后一战成擒。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岳飞将《孙子兵法》中的奇正理论发挥到了极致,因此在对敌作战中始终掌握主动,牢牢地立于不败之地。北宋末年,岳飞“从王彦渡河,至新乡,金兵盛,彦不敢进,飞独引所部鏖战,夺其纛而舞,诸军争奋,遂拔新乡。翌日, 战侯兆川,身被十余创,士皆死战,又败之。夜屯石门山下,或传金兵复至,一军皆惊,飞坚卧不动,金兵卒不来。”

敌众我寡,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岳飞镇定自若“独引所部鏖战”。处变不惊,“如转圆石于千刃之山”,终于转危为安。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正是因为岳飞懂得变通,在对金作战中将兵法运用的灵活自如,加上作战勇敢,身先士卒,军纪严明,因而令行禁止,成了将士拥戴的常胜将军。岳家军令金人闻风丧胆,不得不哀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无奈的是,南宋军民浴血奋战取得的胜利,居然成了赵构、秦桧对金媾和的筹码。就在岳飞准备恢复中原“直抵黄龙”时,却被召回朝廷,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

工于谋国、拙于谋身,这就是岳飞壮志难酬的原因。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