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丑甲辰乙酉己卯(丁丑 甲辰 乙巳)

稳走感情路 2023-07-09 00:27:30 网友上传

史上最全落款知识,拿走不谢!

章 法

章法又称谋篇布局。清代刘熙载《书概》云:『书之章法有大小,小如一字及数字,大如一行及数行,一幅及数幅,皆须有相避相形、相呼相应之妙……凡书,笔画要坚而浑,体势要奇而稳,章法要变而贯』。以此而言则大章法既是通篇字与字、行与行、正文与落款及用印之间的关系谋划、布置等,它要求一幅作品的字里行间有呼应、顾盼,要协调通畅而有整体感。

章法的几个要素

①形制 ②正文 ③ 行款 ④钤印

落款

指书法作品中除正文内容以外的书写内容;包括:正文内容的出处、赠送对象、创作缘由、创作时间、作者姓名字号等。

1.双款

双款是将书赠对象与书写者分别落在上方和下方,前者为上款,后者为下款。

上款写明作品内容的名称、出处、受赠人的姓名;下款记述创作年月、创作地点、作者姓名等。上款:位置应比较高,以示尊敬之意,包括姓名、称呼、谦词。下款:写时间、地点、姓名、谦词。

2.单款

单款有长款、短款、穷款之分。长款即在正文出处书写时间、名号、地点前面再加上作者创作这幅作品的感想或缘由,文字应情真意长,使人玩味无穷。它不仅起能到调整作品重心的作用,也从中体现出作者的人品和修养。

短款即只落正文出处、时间、名号、地点等其中几项。若作品空白较多或出于构图的需要,可以落长款;若作品内容占画面较满,则需要落短款或穷款。

如果余纸不多,留白太少,亦可只落作者的名号,谓之“穷款”。

落款的字体,一般是隶不用篆,楷不用隶,行草不用楷书。落款,一是“文古款今”“文正款活”。正文是甲骨文、金文、大小篆,落款就用篆书、章草、楷、行书;正文若是隶书、楷书、魏碑,落款可用楷书或行书;草书落款,除用于自身为草书外,因较难识别,一般不用于落款。实际运用最多的落款字体还是行书,既易识别,又显活泼。款字的大小应小于正文字体的大小,以使主次分明。

以上落款形式,是针对竖幅作品而言的。对于横幅作品,一般只落下款而不落上款。与竖幅作品相同的是,落款的起头与结尾,都不能到达或超过作品正文的最上面和最下面的一个字。

一、记年份

书法作品记年采用的“干支”记年法。“干”是“天干”,“支”是“地支”。所谓“干支”是天干地支的简称。十天干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就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以十天干与十二地支搭配记年,就成了甲子、乙丑、丙寅……辛酉、壬戌、癸亥,六十年一个循环,俗称“六十年花甲子”。

参加下表: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巳末 庚申 辛酉 壬戊 癸亥

二、记季节

旧历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即旧历正、二、三月为春季,四、五、六月为夏季,七、八、九月为秋季,十、十一、十二月为冬季。

古时兄弟姐妹的排行,有孟、仲、季的次序,(孟为老大,仲为老二,季为三)孟为长,仲为次,季为三,根据这个,正、二、三月分别为孟春、仲春、季春,四、五、六月分别为孟夏、仲夏、季夏,七、八、九月分别为孟秋、仲秋、季秋;十、十一、十二月分别为孟冬、仲冬、季冬之称。

季节还有一些别称,如春的别称有阳春、芳春、青阳、艳阳、阳中、三春、九春等。夏的别称有朱夏、朱明、昊天、长嬴、三夏、九夏。

秋的别称有素秋、金秋、商秋、商节、素商、素节,金天,高商、三秋,九秋,冬的别称有寒冬、安宁、玄英、三冬、九冬等。

三、记月份

旧历月的别称尤为复杂,而且有种种不同的来历。归纳起来,每个月的别称大略如下:

一月

正月、端月、初月、征月、早月、太月、扬月、陬(zōu)月、十三月、春阳、初阳、首阳、孟阳、孟陬、肇(zhào)春、端春、初春、早春、上春、新正、月正、开岁、发岁、肇岁、三之日、孟春、太簇、寅(yǐn)月等。

二月

如月、杏月、丽月、令月、仲阳、四之日,仲钟、大壮、酣春、仲春、夹钟、卯(mǎo)月等。

三月

蚕月、桃月、桃浪、花月、嘉月、夬(jué)月、禊(xì)月、桐月、三春、暮春、晚春、杪(miǎo)春、末春、雩(yú)风、季春、姑洗、辰(chén)月等。

四月

乏月、槐月、仲月、麦月、清和月、阴月、余月、槐夏、首夏、初夏、维夏、正阳、纯阳、麦候、孟夏、中吕、巳月等。

五月

蒲月、榴月、皋(gāo)月、恶月、郁蒸、小刑、鸣蜩(tiáo)、仲夏、午月等。

六月

且月、荷月、季月、暑月、伏月、焦月、三夏、暮夏、晚夏、杪夏、极暑、溽暑、溽月、精阳、季夏、林钟、未月等。

七月

巧月、瓜月、霜月、相月、凉月、初商、肇秋、初秋、首秋、早秋、新秋、上秋、孟秋、夷则、申月等。

八月

壮月、桂月、获月、正秋、桂秋、仲商、仲秋、南吕、酉月等。

九月

玄月、菊月、咏月、朽月、暮秋、晚秋、杪秋、穷秋、凉秋、三秋、暮商、季商、杪商、霜序、季白、季秋、无射、戌月等。

十月

良月、吉月、阴月、露月、正阳月、坤月、小春月、小阳春、开冬、上冬、初冬、孟冬、应钟、亥月等。

十一月

辜月、葭(jiā)月、寒月、雪月、龙潜月、一之日、中冬、仲冬、黄钟、子月等。

十二月

冰月、腊月、嘉平月、严月、涂月、暮节、星回节、穷节、穷纪、暮岁、暮冬、穷冬、杪冬、严冬、残冬、末冬,二之日,腊冬、季冬、大吕、丑月等。

四、记日期

旧历记日的别称比较复杂,大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掌握。

1.三浣(huàn)记日

“三浣”,即上、中、下三浣。每个月的上旬,即一日至十日为上浣;中旬,即十一日至二十日为中浣;下旬,即二十一日至三十日为下浣。如正月初四日,便可记作“正月上浣之四日”;二月十五日,便可记作“二月中浣之五日”;三月二十六日,便可记作“三月下浣之六日”,其余都可类推。

2.月相记日

“月相记日”就是根据月亮盈亏的变化记日。每月初叫作“朔”、“旦”、“朔月”,初三叫做“月出(fěi)”,十五叫做“望”,十六叫做“既望”“望后”,每月的最末一日叫作“晦”(huì)。

3.特殊记日

习俗上对一些特殊的日子给以别称,如:  

正月初一:元日、元旦、元正、元朔、元春、元辰、正朝、三元、改旦、履端等。正月初二到初十:分别称为履端二日、履端三日……履端十日。 

正月初七:人日。

正月初八:谷日、谷诞。  

正月十五:元宵、元夜、元夕、上元、灯节。  

二月初一:中和日。 

二月初二:龙抬头。 

二月十二:花朝、百花生日。 

二月十五:中春。

三月初三:重三、三巳、上巳、上除、禊日、修禊日。

四月初三:展上巳。 

四月初八:浴佛日。 

四月十九:浣花日。

五月初五:端阳、端午、重五、重午、午日、菖(chāng)节、蒲节、夏节、天中节、五月节。

六月初六:重六、天贶节。

七月初七:七夕、七巧节、星节。 

七月十五:中元。

八月初五:天长节。

八月十五:中秋、秋节。 

八月十八:潮头生日。 

九月初九:重阳、重九、菊花节、登高节。 

十月十五:下元。

十二月二十四:交年、小年、媚灶日。

十二月三十:除夕、守岁。

书法落款的时间,可以不写,但若要写,务必慎重,且写法非常重要,不懂的人会混淆写法、随性乱写,贻笑大方。

五、称谓

长辈:吾师、学长、道长、先生、女士平辈或小一辈:兄、弟、仁兄、尊兄、大兄、贤兄(弟)、仁兄(弟)、道兄、道友、学友、方家、先生、小姐、法家(对书画或某一方面专长之称)关系较亲密:学(仁弟)、吾兄(弟)

老师对学生:学(仁弟)、学(仁)棣、贤契、贤弟

同学:学长、学兄、同窗、同砚、同席

六、上款客套词或敬词

雅属、雅赏、雅评、雅鉴、雅教、

雅存、珍存、惠存、清鉴、清览、

清品、清属、清赏、清正、清及、

清教、清玩、鉴可、鉴正、敲正、

惠正、赐正、斧正、、博鉴、

尊鉴、法鉴、法教、博教、大教、

大雅、补壁、糊壁、是正、教正、

教之、正腕、正举、存念、一粲、

粲正、一笑、笑存、笑鉴、属、

鉴、玩

七、下款客套词或敬词

书法题款用:

敬书、拜书、谨书、顿首、属书、醉书、嘴笔、漫笔、戏书、节临、书、录、题、笔、写、临、篆

石桥野老校订版《滴天髓》连载三十一

「百度百科」《滴天髓》(又名诚意伯秘授天官五星玄彻通旨滴天髓)一书,相传为宋人京图撰,也有人说是明初刘基所作。清代道光年间,士人任铁樵毕生研究命学,针对当时命理学偏离阴阳五行生克制化的正理,混乱芜杂,偏重于格局和神煞的问题,结合一生命理实践分篇增注,阐微发隐,正本清源,并以大量时人命造作为例证,这才扫除迷误,使命理学返回大道,并更加成熟。此书一出,一时洛阳纸贵,人们争相传抄,作为经典应用,并世代秘传。被古人推宠为命理学中的圣经。

正如命理学家徐乐吾《子平真诠评注》序中所说:“此中旧籍,首推《滴天髓》与《子平真诠》二书,最为完备精审,后世言命学者,千言万语,不能越其范围,如江河日月,不可废者。”又说: “后学者研究命学原理,得此二书,不致于至人歧途。”

《滴天髓》目录:

通神论

六亲论

一、天道

十八、中和

一、夫妻

十八、战局

二、地道

十九、源流

二、子女

十九、合局

三、人道

二十、通关

三、父母

二十、君象

四、知命

二十一、官杀

四、兄弟

二十一、臣象

五、理气

二十二、伤官

五、何知章

二十二、母象

六、配合

二十三、清气

六、女命章

二十三、子象

七、天干

二十四、浊气

七、小儿

二十四、性情

八、地支

二十五、真神

八、才德

二十五、疾病

九、干支总论

二十六、假神

九、奋郁

二十六、出身

十、形象

二十七、刚柔

十、恩怨

二十七、地位

十一、方局

二十八、顺逆

十一、闲神

二十八、岁运

十二、八格

二十九、寒暖

十二、从象

二十九、贞元

十三、体用

三十、燥湿

十三、化象

十四、精神

三十一、隐显

十四、假从

十五、月令

三十二、众寡

十五、假化

十六、生时

三十三、震兑

十六、顺局

十七、衰旺

三十四、离坎

十七、反局

六亲论

一、夫妻

夫妻因缘宿世来,喜神有意傍天财。

原注:妻与子一也,局中有喜神,一生富贵在焉,妻子在焉。在率依财看妻,如喜神即是财神,其妻美而且富贵;喜神与财神不相妒忌亦好,否则克妻,亦或不美,或欠和。然看财神,又须活法,如财神薄,须用助财;财旺身弱,又喜比劫;财神伤印者,要官星;财薄官多者,要伤官。财气未行,要冲者冲,泄者泄;财气流通,要合者合,库者库。或财神泄气太重,比劫透露,及身旺无财者,必非夫妇全美者也。至于财旺身强者,必富贵而多妻妾,看着当审辨轻重何如。

任氏曰:子平之法,以财为妻,财是我克。人以财来侍我,此理出于正论,又以财为父者,乃后人谬也。若据此为确论,则翁女同宗,岂不失伦常乎?虽分偏正之说,究竟勉强。财之偏正,无非阴阳之别,并不换他气,且世无犯上之理,宜辨而辟之。如果财为父,官为子,则人伦灭矣,不特翁妇同室生孙,有是理乎?是以六亲之法,今当更定。生我者为父母,偏正财星是也;我生者为子女,食神伤官是也。我克者为妇妾,偏正财星是也,克我者为官鬼,祖父是也;同我者为兄弟,比肩劫财是也。此理正名顺,乃不易之法,夫财以妻讼,财中馈贤能;财神浊,则河东狮吼。清者,喜神即是财星,不争不妒是也。浊者,生杀坏印,争媯无情是也。旧书不管日主之衰旺,总以阳刃劫财主克妻,究其理则实非,须分日主衰旺喜忌之别,四柱配合活看为是。如财神轻而无官,比劫多,主克妻;财神重而身弱,无比劫,主克妻。官杀旺而用印,见财星,主妻陋而克;官杀轻而身旺,见财星,遇比劫,主妻美而克。劫刃重,财星轻,有食伤,逢枭印,主妻遭凶死;财星微,官杀旺,无食伤,有印绶,主妻有弱病。劫刃旺,而财轻,有食伤,妻贤不克,妻陋不必亡;官星弱,遇财星,妻陋不克。身强杀浅,财星滋杀,官轻伤重,财星化伤,印绶重叠,财星得气者,主妻贤而美,或得妻财臻富;杀重身轻,财星党杀,官多用印,财星坏印,伤官佩印,财星得局者,主妻不贤而陋,或因妻财起祸伤身,日主坐财,财为喜用者,必得美妻好财;日主喜财,财合闲神而化财者,必得妻助。日主喜财,财合闲神而化忌神者,主妻有外情;日主喜忌而论。若财星浮泛,宜财深伏,宜冲动而引助。须细究之。

癸卯、乙丑、庚申、丁丑,大运:甲子、癸亥、壬戌、辛酉、庚申、己未。此造寒金坐禄,印绶当权,足以用火敌寒。所忌者,年干癸水克丁为病,全赖月干乙木通根,泄水生火,此喜神即是财星也。更喜财星逢合,谓财来就我,其妻贤淑勤能,生三子,皆就书香。

丁未、乙巳、丁酉、癸卯,大运:甲辰、癸卯、壬寅、辛丑、庚子、己亥。丁火生于孟夏,柱中枭劫当权,一点癸水,不足相制,最喜坐下酉金,冲去卯木,生起癸水。出身贫寒,癸运入学,又得财巨万;壬运登科,辛丑选知县,仕至郡守。此造若无酉金,不但无财,而且名亦不成矣。

乙亥、庚辰、丙申、壬辰,大运:己卯、戊寅、丁丑、丙子、乙亥、甲戌。丙火生于季春,印绶通根生旺,日主坐财,时干又透壬水,必以乙木为用。可嫌者,乙庚化金,生杀坏印,其妻不贤,妒悍异常,无子而绝。财之为害。可畏哉!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