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9.7(1988.9.7农历)

孤僻成性 2023-09-24 06:38:00 网友分享

1988年风云一号A星成功发射 我国有了自己的气象卫星

人民日报记者 赵贝佳

“5分钟准备,1分钟准备,30秒,10、9、8……3、2、1,点火!”1988年9月7日,山西太原,凌晨4时30分19秒,我国第一颗自主研制的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一号A星成功发射,准确进入太阳同步轨道。数小时后,在世界气象组织二区协第九届会议上,时任世界气象组织主席、中国国家气象局局长邹竞蒙手举一张卫星云图,向与会代表展示了风云一号A星提供的首图。

1988年,世界气象组织在北京召开WMO第二区协第9届会议期间,恰逢我国风云一号A星发射。图为时任世界气象组织主席、中国气象局局长邹竞蒙向与会议代表展示我国第一颗极轨气象卫星观测的首张云图

这是中国气象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是我国卫星和地面系统建设从无到有的重要节点。从此,我国告别了完全依赖外国气象卫星数据的历史,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卫星体系。

为了这一刻,气象和航天工作者付出了近20年的努力。气象部门早早开始地面应用系统的研发,自20世纪70年代起,我国就已具备接收国外卫星云图的能力。但只能接收图像,并未定量处理,无法挖掘原始数据或推算出各种气象要素,没有充分开发其利用价值。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我国气象卫星事业发展乘上了改革开放的东风。气象部门引进了气象卫星资料处理软件,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在运算速度不及如今个人电脑百分之一的“大型机”上,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团队下苦功夫,熟练掌握了卫星资料定量处理技能。

1985年,得益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对发展中国家的NOAA卫星资料应用援助项目,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业务人员自主开发了一套完整的卫星资料处理系统,为风云一号地面系统的研发奠定了坚实基础。在风云一号发射前半年,包含14个软件包、40万条程序的风云一号地面资料接收处理系统正式开发完成,达到当时的国际先进水平。

软件日益进步的同时,硬件也在全速构建,自1974年起,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开始组织卫星资料接收处理系统的可行性研究,经过两年选址、8年建设,北京、广州、乌鲁木齐三地气象卫星地面站拔地而起。1987年12月26日,风云一号气象卫星资料接收处理系统通过国家验收。

1988年6月25日,在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风云一号A星通过评审出厂,运往发射基地。9月7日,卫星顺利发射,从第一条轨道开始,地面系统就成功接收处理了卫星下发的资料。6时9分,第一幅可见光云图回传。照片上图像清晰、纹理清楚、层次分明。3小时后,这张图在世界面前亮相。

在风云一号A星研发过程中,我国建成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地面应用系统,为后续改良和创新打牢基础;形成了一支有实力的研发队伍,成为日后研发壮大风云卫星家族的中坚力量。这也是后来风云卫星在轨服务时间普遍超过卫星寿命期,甚至运行长达10年的基础所在。

如今,我国已成功发射17颗风云系列气象卫星,现有8颗卫星在轨运行,是世界上3个同时拥有极轨和静止气象卫星的国家(组织)之一。随着我国气象监测和探测能力的继续发展,风云卫星正以越来越强大的能力,走向更宽广的舞台。

来源:《人民日报》2018年12月20日04版

责任编辑:张娟

历史上的今天——9月7日

历史上的9月7日

主要事件:

1:1298年9月7日——马可·波罗入狱,与鲁思梯谦合作著成《马可·波罗行记》

2:1689年9月7日——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

3:1901年9月7日——《辛丑条约》签订

4:1977年9月7日——美国和巴拿马政府签署巴拿马运河新条约

5:1988年9月7日——我国首次发射气象卫星“风云一号”

1298年9月7日——马可·波罗入狱,与鲁思梯谦合作著成《马可·波罗行记》

在724年前的今天,1298年9月7日(农历1298年8月1日),马可·波罗与鲁思梯谦合著《马可·波罗行记》。

13世纪70年代,元世祖忽必烈称帝后,接见了前来朝拜的威尼斯商人尼古拉·波罗和他的弟弟玛飞·波罗、儿子马可·波罗,并留他们为朝廷办事。

马可·波罗很快学会了汉语和蒙古语,考察了许多地方,据说还当过扬州地方官,并经常出使国外,到过南洋很多地方。

在留居中国17年后,尼古拉兄弟和马可·波罗才离开,又经3年跋涉回到威尼斯。

不久,马可·波罗参加威尼斯舰队,在与热那亚的战争中战败被俘,于1298年9月7日被投人热那亚监牢。

马可·波罗入狱后,与作家鲁思梯谦同监,两人合作著成《马可·波罗行记》(一名《东方见闻录》一书。书中对中国著名城市如大都、扬州、苏州、杭州等作了详细介绍,称颂中国的富饶和文明。

马可·波罗因书的出版而名声鹊起,并因此而获得释放。

此后,中国和欧洲、阿拉伯的交往更加密切。

1689年9月7日——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

尼布楚条约——历史上第一份中国作为主权国家的国际条约

《尼布楚条约》,俄方称“涅尔琴斯克条约”,是中国清朝和沙皇俄国之间签订的第一份边界条约,也是中国与西方国家缔结的第一份国际条约。

雅克萨之战后,中俄就东段边界等问题进行交涉。1689年9月7日(康熙二十八年七月二十四,俄历7197年8月28日),中方代表索额图、佟国纲等与俄方代表戈洛文等在尼布楚(今俄罗斯涅尔琴斯克)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

《尼布楚条约》以满、俄和拉丁文三种文字签订,以拉丁文本为双方共同签署的正式的文本。条约规定: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及外兴安岭为中俄东段边界,乌第河地区为待议地区;两国严禁越界入侵和收纳逃人;两国人民持有护照者可以过界往来,通商贸易。

《尼布楚条约》划分了中俄两国东部边界,从法律上确立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属于中国。

1901年9月7日——《辛丑条约》签订

在121年前的今天,1901年9月7日(农历1901年7月25日),《辛丑条约》签订。

1901年9月7日,由德、奥、匈、比、西、法、英、意、美、日、荷、俄等国公使组成的外交团,在团长葛络干主持下,于11时在西班牙使馆与中国全权大臣奕匡和李鸿章举行会谈,签署和谈最后议定书,仪式于11时30分结束。

当日,《辛丑条约》正式签订,主要内容有:清政府赔偿各费4亿5000万两白银,其中沙俄得1亿3000多万两,以海关和盐税作抵押;拆毁北京至大沽的所有沿海炮台;各国留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重要城镇;在北京划定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组织和运动;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

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丧失了大量主权。在分赃中,沙俄分得得最多,沙俄外交大臣拉姆斯托夫说:“1900年的对华战争为历史上少有的最够本的战争”。

1977年9月7日——美国和巴拿马政府签署巴拿马运河新条约

在45年前的今天,1977年9月7日(农历1977年7月24日),美国和巴拿马政府签署巴拿马运河新条约。

1977年9月7日,美国和巴拿马政府签署了关于巴拿马运河的新条约。条约生效后,将取代美国1903年强加给巴拿马人民的不平等的“美巴条约”和一切有关修正案,并在运河区升起巴拿马国旗。

新条约规定,美国将在1999年底以前把运河和运河区的全部主权和管辖权逐步交还给巴拿马。10月23日,巴拿马举行公民投票的结果,巴拿马共和国正式批准了巴拿马政府首脑托里霍斯和美国总统卡特签署的新的巴拿马运河条约。巴拿马共和国总统德梅特里奥·巴西略·拉卡斯说:为了收复运河主权,“我们斗争了大半个世纪。我们将承担起对于那些逐步归还巴拿马的运河资源、设施、管理和防务方面的责任,我们必须立即开始进行培训工作,以便完成落在我们身上的任务。”

1978年1月30日,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以14对1票通过新的“巴拿马运河条约”。1999年12月14日,美国和巴拿马为巴拿马运河回归举行交接仪式,从而宣告了巴拿马成为这条国际水道名副其实的主人。运河交接仪式在巴拿马城附近的米拉弗洛雷斯船闸举行,船闸岸边广场的建筑上装点着巴拿马国旗红蓝白三色的彩饰,船闸主控楼正面写着“运河,走向新世纪”几个醒目大字。巴拿马总统米蕾娅·莫斯科索和美国前总统卡特以及其他一些欧美国家领导人出席了仪式,巴美两国政府签署了关于运河交接的换文。随后,莫斯科索和卡特为运河移交纪念碑揭幕。

1999年12月30日下午5时,巴拿马城安孔山下巴拿马运河区的运河管理大楼前,美国的星条旗徐徐落下,31日中午12时巴拿马红、蓝、白三色两星国旗升起。1903年,美国以武力为后盾,强行签订了不平等的运河条约,攫取了“永久使用、占领和控制”巴拿马运河的权利。美国由此重兵进驻运河区,把持了运河区的行政、司法、警察、铁路、财政等一切大权,使运河区成为名副其实的“国中之国”、“殖民飞地”。连接南北美洲大陆、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巴拿马运河于1914年开通,它的开通大大缩短了两大洋之间的航程,与苏伊士运河同样具有世界战略意义,因此素有“世界桥梁”之称。

1988年9月7日——我国首次发射气象卫星“风云一号”

在34年前的今天,1988年9月7日(农历1988年7月27日),我国首次发射气象卫星“风云一号”。

1988年9月7日,中国启用“长征四号”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发射了一颗试验性气象卫星 “风云一号”。这是中国自行研制和发射的第一颗极地轨道气象卫星。

风云一号(20世纪80年代末期中国研制的第一代极轨气象卫星)(英文:Feng Yun 1,代号:FY-1 [9] )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八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制的中国第一代极轨气象卫星,其主要任务是获取中国国内及中国国外大气、云、陆地、海洋资料,进行有关数据收集,用于天气预报、气候预测、自然灾害和全球环境监测等。

风云一号卫星总体含有结构、电源、热控制、姿态控制、遥感与环境监测、图象传输和测控共七个分系统。风云一号卫星主体包括星上的元器件和材料以及星载仪器设备,均由中国设计制造的 。

风云一号卫星分为两个批次,各两颗星。1988年9月7日,01批风云一号A星由长征四号火箭发射进入预定轨道 ;风云一号B星于1990年9月3日发射;02批风云一号C星于1999年5月10日发射,风云一号D星于2002年5月15日发射 。风云一号卫星的成功运行表明中国解决了太阳同步轨道卫星的发射、入轨和长期测控和管理、地面资料接收处理应用等一系列关键技术问题。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