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艮下震(上艮下震卦详解是什么卦)

陈情匿旧酒 2023-05-29 20:56:14 网友上传

《易经-颐》文学鉴赏(论文勿抄)

摘要:《易经-颐》篇作为一篇议论文,就人类仇恨恐惧又气愤情感展开论述。由于这种情感比较极端,处在又恨又气当中,气坏身体无人替,作者在前面篇幅中劝导这类人消除恐惧颐养生命,所以给这一篇章取名“颐”。后面篇幅通过一个陷入仇恨又气愤的人,为死去的亲人报仇雪恨的故事,生动形象的论述这种情感,上古时期的国人会怎样报仇雪恨呢?我们一起来品鉴品鉴!

关键词:《易经-颐》;议论文;仇恨恐惧又气愤;情感;论述;劝导;颐养;亲人;报仇;故事,品鉴

1.《易经-颐》研究现状及主要问题

研究《易经-颐》的版本浩如烟海,莫衷一是。主要流派有两种,一种是学术研究,一种是卜筮研究,都没有令大众认同的研究成果,更没有从文学价值欣赏角度对他进行鉴赏。

我经过潜心研究,独辟蹊径,发现可以从文学鉴赏的角度品味易经,推开了一扇《易经-颐》异彩纷呈的大门,现在把成果奉献给各位导师和专家。

文学鉴赏一部作品,当然首先是要弄清楚主人翁是谁?议论文论述的是什么?大家都知道,《易经》是周文王被关押羑里天牢时创作,论述的是宇宙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他利用万事万物发展对人类情感的影响,把人类情感分为八种,主流情感八种,辅助情感也是这八种,这样就八八六十四种情感进行论述,并给予哲学上方指导。我经过分析和对照《易经》原文,发现《易经》的八卦与人类情感的对应关系:乾-喜悦 兑-无奈 离-阳光 震-仇恨 巽-柔顺 坎-躲避 艮-气愤 坤-占理

《易经》六十四篇文章,每一篇都有一个卦象,由八卦以上下结构两两组合而成,实际上表示的是人类八种情感以主次结构两两组合而成的六十四种情感,每一篇都是对特定的情感进行论述,如《易经-颐》就是对人类主流情感-仇恨恐惧,辅助情感-气愤进行论述。找准了主人翁,找对了议论文的论点,就好对这一篇文章进行鉴赏了。

2.《易经-颐》文学鉴赏

《易经·颐》之原文

贞吉,观颐,自求口实。

(人们处在仇恨恐惧又气愤的情绪中,稳住了吉祥,坚强一点就吉祥,“贞吉”。朝需要自己养育的亲人看,留下有用之身,自己吃好喝好,养好身体,以图未来。)作者言简意赅的论述了应对这种情感的要诀,虽有所突兀,实际应用当中效果非常好,起到当头棒喝,直击人心的作用。令人引以为神,虔诚顺从,“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易经-观》篇当中阐述,圣人用神道设立教化,让万民服从。

接下来从本质上论述为什么这样应对:

彖曰:颐,贞吉,养正则吉也。观颐,观其所养也,自求口实,观其自养也。天地养万物,圣人养贤以及万民,颐之时大矣哉。

(这种情绪从本质上来说:人们在仇恨又气愤的情绪中,坚强一点吉祥,培养正直刚强于是吉祥。“观颐”的意思是,朝需要自己养育的亲人看,他们不能没有你,你别因为仇恨与气愤蒙蔽了心智,冲动之下,犯下不可挽回的错误,你需要“自求口实”,多看看如何颐养好自己的性命。天地养育万物,圣人颐养多种才能服务万民,在仇恨又气愤当中,颐养多种才能,留下有用之身的现实意义是非常强大的!)作者详细论述了为什么“贞吉,观颐,自求口实”,以及这样做的现实意义。论述得条理分明,逻辑缜密。值得三千年后的我们敬仰和学习。

下面论述这种情感在现实生活中的表象。

象曰:山下有雷。颐,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

(这种情绪在现实生活中的表象:首先卦象是上艮下震,艮有山的特性,震有雷的特性,如此山下有雷。品德高尚的君子在这种仇恨又气愤的情绪中会谨慎言行,节制饮食。别激化矛盾,低调处事,颐养多种才能,留下有用之身,以图后报。)作者在这里行不言之教,树立君子的榜样在这里,学不学在你。正如老子在《道德经》中赞美的《易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下面《易经-颐》篇六个段落,作者通过叙述一个为死去亲人报仇的故事,来论述与指导这种情感。

初九:舍尔灵龟,观我朵颐,凶。

象曰:观我朵颐,亦不足贵也。

(有人陷入仇恨又气愤,他舍弃了珍贵的灵龟,请求作者给他进行指导,作者一边大快朵颐吃着灵龟,一边指出他非常凶险。在外人看来:作者大快朵颐吃你的灵龟,他担的风险,是你的灵龟价值比不上的。)作者应用电影蒙太奇的手法,描绘了一幅上古时期卜筮场景,一位占卜师大快朵颐吃着灵龟,旁边的当事人又恨又气,气恨难消,占卜师不断的劝导他:朝活着的亲人看,他们需要你,吃好喝好,养好身体,别冲动报仇!别看我现在吃你奉献的灵龟,我现在也非常危险,你从我这里出去,做下冲动的事情,你的对手以为是我出的主意,我也跟着倒霉。形象的描绘了气恨难平的人现在的处境,行走的负面表情包,粘上谁,谁倒霉。

六二:颠颐,拂经于丘,颐,征凶。

象曰:六二征凶,行失类也。

(有个人心中充满了仇恨与气愤,来到被恶霸违经典杀害的亲人坟墓前,发誓前去报仇,会很凶险。外人看来:辞别亲人的坟墓就去报仇,行动没有同伴,单枪匹马肯定吃亏。)颠:起伏难平的意思。拂:违背的意思。经:经典,这里特指国家法律。丘:坟墓,这里特指亲人的坟墓。象许多电影中的情节一样,有个人的亲人被恶霸害死,他气恨难平,于是埋葬好亲人,在坟墓前辞别,义无反顾的踏上复仇的道路,此去绝对凶多吉少!这作者绝逼是个现代电影导演穿越过去的。

六三:拂颐,贞凶,十年勿用,无攸利。

象曰:十年勿用,道大悖也。

(违背颐养性命的原则,态度强硬就有凶险,不去安排好自己的生活,长期下去会有凶险,十年的时间都没有走出阴影,放下心来,“无攸利”。在外人看来:他这么做大错了。)作者继续复仇类电影中的情节,主人翁冲动之下,报仇失败,逃出了对手的追杀,从此浑浑噩噩,一只手拿着酒瓶,一只手拿着复仇的武器,浪迹江湖,没有放下心来,颐养自己的才能,练好本领,报仇雪恨,非常错误。作者这是警醒又恨又气的这类人别犯这种错误。正如老子在《道德经》中赞美的《易经》: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挫平矛盾,解决纷争,共同沐浴易经的光辉当中,下到凡尘,解决问题。《易经》的作用是专门解决问题的!这里警醒当事人别犯这种错误。

:颠颐,虎视眈眈,其欲逐逐,无咎。

象曰:颠颐之吉,上施光也。

(有个人气恨难平,对对手虎视眈眈,时刻想复仇,没有问题。在外人看来:颐养性命中没有忘记复仇,之所以吉祥,那是复仇者给自己施放了一层不屈的光辉。“上施光也”。)作者继续复仇类电影中的情节 ,主人翁潜伏在仇人周边,监视着恶霸仇人的出行,时刻想刺杀他,“虎视眈眈,其欲逐逐”,应用比喻的手法,把复仇者比喻成时刻想扑向猎物的猛虎,描写得是那样的生动传神。主人翁自戴不屈的光环出场,仿佛一场复仇的决战即将开始。

六五:拂经,居贞吉,不可涉大川。

象曰:居贞之吉,顺以从上也。

(违背国家经典,私下里杀害了仇人,呆在原地吉祥,不要逃跑,“不可涉大川”。在外人看来:呆在原地吉祥,顺从的等待上面派人下来处理。)一幅成功消灭恶霸仇人之后的场景描绘给我们,指导我们顺从国家的管理。没有刀光剑影的复仇场面描写,只描写了报完仇之后,如何吉祥安宁的处置后事。指导意义非常强大!

上九:由颐,厉吉,利涉大川。

象曰:由颐厉吉,大有庆也。

(陈述自己报仇的原因,态度激烈一点吉祥,等上面派来的人处理完之后,适合去远方。在外人看来:情绪激烈陈述报仇的原因吉祥,事后值得大大的庆祝。)一幅上古时期,公堂之上,复仇者痛述恶霸罪恶,官员慷慨大度赦免复仇者罪过的场景描绘给我们,甚至指导复仇者去远方,以免冤冤相报,在临行前,乡亲们举行庆祝活动,庆祝恶霸被清除,为英雄饯行。当时国家机器能力有限,对于民间复仇不反对,和现在不一样,是进步还是退步,见仁见智。

3.结论与展望

纵观《易经-颐》篇,我们仿佛看了一场古代消除恶霸报仇雪恨的电影,情节跌宕起伏,从“舍尔灵龟”到“拂经于丘”,“十年勿用”到“虎视眈眈”,“居贞吉,不利涉大川”到“利涉大川,大有庆也”——有个人舍弃珍贵的灵龟向祭司求问报仇,在被恶霸杀害的亲人坟前辞别,报仇失败,十年走不出阴影,潜伏在恶霸周围,伺机刺杀,最后成功清除恶霸,静待官府处理,事后决定离开这是非之地,临行前,乡亲们庆祝饯别!我们沉浸在上古时期一部爱恨情仇刀光剑影的精彩篇章当中,久久不愿离场。

当然作为议论文,它把人类仇恨恐惧又气愤的情感也论述得条理分明,特别是实用行极强!你愚钝,不知道怎么做,可以!你只需要确认自己处在这种情感中,照着《易经-颐》指导做就万事大吉。象老子在《道德经》第六十二章中赞美的《易经》: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易经》的智慧是万事万物的奥妙,是聪明人的宝贝,不聪明人的保障。象处在这种情感当中,愚钝的人,我就颐养性命,照顾好亲人,“慎言语节饮食”,低调做人;如果是聪明人,本事高,就参照《易经-颐》的指导,一步步清除恶霸报仇雪恨。老子赞美得真是非常贴切!值得我们传承与品鉴!

4.参考文献

《易经》/绍南文化编.——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ISBN978-5615-1678-2

周易•小过卦,下艮上震

《周易.系辞(下)》第二章“观象制器”的十二卦例中有一例曰:“断木为杵,掘地为臼,臼杵之利,万民以济,盖取诸《小过》。”

《小过》是周易六十四卦之一,卦名“雷山小过”,《小过》卦象为下艮上震。

小过卦象

杵,chǔ。舂米的棒槌。臼,jiù。舂米的器具,用石头或木头制成,中部凹下,样子像盆。《小过》卦的大象为坎。“坎,陷也”(《说卦》语),故《小过》卦体象臼舂。所以《说文》云:“臼,舂也。古者掘地为臼,其后穿木石。象形,中象米。”

这里说的“舂”(chōng),就是把稻谷的壳捣掉。“古者掘地为臼”应当含指有《周易.系辞》,因为《周易.系辞》早于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

穿,入也。即用木棒或石棒捣入。“臼”字中的两短横很象稻米粒。可见,“臼”是个地道的象形字。

《小过》卦上震为动为出,中巽为进为入,下艮为止为坚,非常象杵臼舂米的情状。因此古人就以《小过》的卦象来制杵臼。

震卦(震为雷)

上面《周易.系辞》的这段话,可以如此释译:古代人斫断木头作为捣杵,挖掘地面作为捣臼。捣臼和捣杵的好处,在于使万民用来舂米为食。这大概是接受了《小过》卦上动下止的象征启迪吧。

近代易学名家高亨先生在他的《周易大传今注》中对上述《周易.系辞》的这段文字绘声绘色地诠释。他说:“《小过》是上震下艮。震为雷,动而有声之物也。”

《说卦》曰:“艮为果蓏。”(注:蓏luǒ,古书上指瓜类植物的果实。《集解》(唐朝李鼎祚所著《周易集解》)引宋衷曰:“木实谓之果,草实谓之蓏。”百谷亦草类,故百谷之实亦蓏也。可见艮为谷实。

艮卦(艮为山)

然则《小过》之卦象是动而有声之物在谷实之上也。置谷实于臼中,持杵捣之,正是动而有声之物在谷实之上。黄帝,尧,舜创制杵臼,盖取象于《小过》卦。”

《易纂言》卷八:“杵以舂,臼以容,用之捣去粟壳而得米, 其利便万民,亦犹渡水之得济也。小过横面观之,中二奇画象 木杵,内外四偶画象地臼。”

《说文》:“臼,舂也,古者掘地为 臼,其后穿木石。”济,益也,指古人加工谷物粮食的状况。

《小过》,六十四卦之一,卦名“雷山小过”,卦象下艮上震。 《说卦传》:“震,动也。艮止也。”上震动有声触下而止,有持 杵捣米之象。杵、臼为古代舂米的器具,其形式正与“小过” 卦象所示有相比类之处。

据此,《易传》认为古圣王制作的舂米 器具,以方便百姓的日用饮食,正是取法于《易经•小过》卦的卦象。

【八卦口诀歌】:

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

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

乾(☰)坤(☷)震(☳)艮(☶)

离(☲)坎(☵)兑(☱)巽(☴)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