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谱图解大全(香谱图二十四)

孤独是毒 2023-06-01 01:36:28 网友整理

「王弘力」中国古代风俗百图「第四部分61-80」「知识贴」

六十一 宋 照田

腊月廿五天正寒,长竿燃炬照南田。侬家今夜火最旺,定知来年多稻蚕。

南宋范成大《照田蚕行》云:『乡村腊月二十五,长竿然炬照南亩。近似云开森列星,远如风起飘流萤。今春雨雹茧丝少,秋日雷鸣稻堆小。侬家今夜火最明,的知新岁田蚕好。夜阑风焰西复东,此占最吉馀难同;不惟桑贱谷芃芃,仍更苎麻无节菜无虫。』姜夔诗《自石湖归苕溪》云:『桑间篝火却宜蚕,风土相传我未谙。』

六十二 唐 驱傩

驱傩吹笛又击鼓,瘦鬼涂面赤双足。桃弧射矢茅鞭打,鼠窜引得众欢呼。

『驱傩』是古代驱除疫鬼的仪式,多在腊月举行。唐王建《宫词》:『金吾除夜进傩名,画裤朱衣四队行。院院烧灯如白昼,沉香火底坐吹笙。』描写了仪式的场面;孟郊的《弦歌行》:『驱傩击鼓吹长笛,瘦鬼染面惟齿白。暗中崒崒拽茅鞭,裸足朱衫行戚戚。相顾笑声冲庭燎,桃弧射矢时独叫。』描写了傩的形状和人们驱傩的欢乐情绪。

六十三 唐 镜听

夫君远宦盼回程,跪拜灶前点香灯。怀中抱镜藏门候,闻人初言细品评。

《月令萃编》载:『元旦之夕,洒扫,置香灯于灶门,注水满铛,置勺于水,虔礼拜祝。拨勺使旋,随柄所指之方,抱镜出门,密听人言,第一句便是卜者之兆。』又《琅环记》载:『先觅一古镜,锦囊盛之,独向神灶,勿令人见,双手捧镜,诵咒七遍,出听人言,以定吉凶。』唐王建《镜听词》云:『重重摩挲嫁时镜,夫婿远行凭镜听。回身不遣别人知,人意丁宁镜神圣。怀中收拾双锦带,恐畏街头见惊怪。嗟嗟嚓嚓下堂阶,独自灶前来跪拜。出门愿不闻悲哀,郎在任郎回未回。月明地上人过尽,好语多同皆道来。卷帷上床喜不定,与郎裁衣失翻正。可中三日得相见,重绣锦囊磨镜面。』

六十四 宋 儿童卖痴呆

除夕悦民夜禁开,儿童结队提灯来。沿街穿巷呼贱价,赚取翁媪买痴呆。

南宋范成大《卖痴呆词》:『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迎新岁。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招人买。……栎翁块坐重帘下,独要买添令问价。儿云翁买不须钱,奉赊痴呆千百年!』

六十五 宋 打灰堆

除夕黎明打粪堆,一任灰尘满院飞。但求万事如吾愿,定放汝向彭泽归。

《録异记》云:有商人区明(《搜神记》作欧阳明) 者,过彭泽湖,有车马出,自称青湖君,要明过家,厚礼之。问何所须 有人教明:『但乞如愿 』及问,以此言答。青湖君甚惜如愿,不得已许之,乃其婢也。青湖君语明曰:『君领取至家,如要物,但就如愿,所须皆得。』自尔商人或有所求,如愿并为即得。数年遂大富。后至正旦,如愿起晚,商人以杖打之,如愿 (以头钻) 走入粪中,渐没失所。商人以杖打粪扫,唤如愿,竟不还也。今北人,正月十五 (正旦) 夜,立于粪扫边,令人执杖打粪堆云云,以答假痛,又以细绳系偶人,投粪扫中,云令如愿,意者亦为如愿故事耳。《荆楚岁时记》云:元日『又以钱贯系杖脚,回以投粪扫上,云令如愿。』南宋范成大《打灰堆词》云在元旦黎明前打灰堆:『除夜将阑晓星烂,粪扫堆头打如愿。』

六十六 明 贴门神

当年恶梦惊唐王,秦琼敬德守门旁。传到草民小茅舍,也请将军佑吉祥。

东汉应劭《风俗通》中引《黄帝书》云:上古有神荼郁垒二兄弟,居度朔山。山有一桃树,树荫如盖。每天他们在这树下检阅百鬼。如有恶鬼为害人间,便缚之喂虎。故家家户户于春节户悬『桃符』。到了唐代,门神的位置便被秦叔宝和尉迟敬德所取代。《西游记》中便有唐王作恶梦,要秦琼、尉迟恭守宫门的故事。明代《万历嘉兴府志》:『除夕,易门神、桃符、春帖,井隈皆封。爆竹,燔紫,设酒果聚饮,锣鼓彻夜,谓之守岁。』

六十七 清 压岁钱

钟打五更又一年,儿孙长高开笑颜。分食枣糕与橘荔,更喜遍赐压岁钱。

《燕京岁时记》:『长者贻小儿,以朱绳缀百钱,谓之压岁钱:置橘荔诸果于枕畔,谓之压岁果子。元旦睡觉时食之,取谶于吉利,为新年休征。』一说:『压岁钱』本为『压祟钱』,贻小儿免受祟之害也。

六十八 清 索罗杆

昔日乌鸦救汗王,索罗杆顶供斗粮。如今丹阶少人迹,坤宁宫前月昏黄。

满族人家中皆立『索罗杆』,又称『神杆、得胜杆、祖宗杆、妈妈杆』等。立杆的位置一般在正房前庭院中的东南侧,下为高一二尺的石座,杆长一丈左右,下粗上细,顶端尖锐。接近杆顶之处,套一锡斗。传说当年敌人追捕努尔哈赤时,他跑到一棵枯树下躲藏,一群乌鸦落在枯树上,追兵以为树下不会藏人,努尔哈赤因此得以逃生,后来他便命满族人家家立杆,在杆顶放肉和粮食酬谢乌鸦。据考『立杆祭天』是辽金时期女真人中早已存在的传统习俗,在清建国后,才附会种种传说。

六十九 唐 新妇不跪

并蒂莲花两相偎,红毡展地迎亲回。新妇不拜新郎拜,感谢天公为良媒。

唐代结婚有男拜女不拜之风俗。最明显的形象证明,即在敦煌莫高窟第十二窟 (又有记为四七三窟者) 晚唐的《婚礼图》,『礼堂』用步幛遮之,新娘立右,新郎跪左;新郎旁一人司仪。宴席设在对面一大棚之内,长案陈列美食,来贺男女嘉宾分两侧而坐。据《寄园寄所寄》引《渤海国记》云:『古者男女皆跪,男跪尚左手,女跪尚右手,以此为例。自唐武后尊妇人,始易令拜而不屈膝。』

七十 清 展示嫁妆

婚礼前夕显嫁妆,衣箱镜奁付杠房。双抬单顶沿街过,羡煞蓬门绮罗香!

北京婚礼之前,展示嫁妆。较富裕人家,雇杠房由双人抬箱笼等物,多者可十抬至数十抬,以显豪富。一般人家送嫁妆,则雇用一人扛之,因低头承扛箱瓶、镜奁等物,北京方言称为『窝脖儿』。袁枚《嫁妆词》云:『东家嫁女儿,珠翠盈千箱;道路多侧目,门阁生辉光。……西家嫁女儿,荆苕与布裙;奴婢嗤其陋,戚里嫌其贫。』

七十一 宋 抓周啐

时逢满岁戏抓周,罗列书玩并砚筹。原是大人情愿事,今番却令婴儿求。

《东京梦华录》:『生子百日,置会,谓之「百 」。至来岁生日,谓之「周 」,罗列盘盏于地,盛果木、饮食、官诰、笔砚、筹秤、经卷、针线应用之物,观其所先拈者以为征兆,谓之「试 」。』《梦粱录》:『生儿至来岁得周,名曰周啐。其家罗列锦席于中堂,烧香炳烛,顿果儿饮食,及父祖诰敕、金银七宝玩具、文房书籍、道释经卷、秤尺刀剪、升斗等子、彩缎花朵、官楮钱陌、女工针线,应用物件并儿戏物,却置得周小儿于中座;观其先拈者何物,以为佳谶。谓之「拈周试啐」,其日诸亲馈送,开筵以待亲朋。」

七十二 唐 折柳

跋山涉水轻别离,天涯芳草亦萋迷。只因登程常折柳,桥畔岸边皆秃枝。

古人离别时,有折柳枝相赠之风俗。隋末无名氏《别诗》:『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此为较早之思行人而折柳之诗。唐王之涣《送别》云:『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离别多。』韩翃《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 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敦煌出土唐代民间曲子抄本《望江南》:『莫攀我,攀我太心偏。我是曲江临池柳,者人折了那人攀,恩爱一时间。』最初因相思而咏柳,后来送别时折柳以示相思。王翰《凉州词之二》:『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折杨柳〉者,乃胡笳与笛之曲目名也。其取名折杨柳,当与离人相思有关。

七十三 唐 步障

国殷民富夸盛唐,豪门出行步障长。可怜明皇幸蜀路,难遮风雨任凄凉。

晋代即有步障,贵族富家出门要用步障遮住路的两侧,尤其内眷不欲路人看见。《晋书》:『王恺作紫丝布步障四十里 ;石祟作锦步障五十里以敌之。』唐代贵家妇女出门,仍用步障;在敦煌莫高窟唐代多处壁画中有步障出现。但更多的不是长形固定步障;而是方形活动步障,以横梁展障,梁中间接一竖杖,由男役持之,可以随人移动。妇女下车,即用步障遮之。

七十四 元 驿站送信

天涯海角难相逢,尺素传远征。驿站健卒鞭快马,山高水长亦贯通。

秦汉已有驿传制度。但至宋代才废除唐代以民为驿夫的制度,而代之以军卒传递。并实行急递铺。二十里有歇马亭,六十里有馆。《梦溪笔谈》:『驿传旧有三等,曰步递、马递、急脚递。急脚递最遽,日行四百里,唯军兴则用之。熙宁中,又有「金字牌急脚递」,如古之羽檄也。以木牌朱漆黄金字,光明眩目,过如飞电,望之者无不避路。日行五百余里。』宋雍熙二年,允许私书附递。苏轼就有『乱山横翠嶂,落日淡孤灯。奔走烦邮吏,安闲愧老僧。』的诗句,可能苏轼托邮吏(驿卒)捎的就是私人信件。跑路送信的人称『急足』或『急脚』。如《夷坚甲志》:『陆氏晚步厅屏间,有急足拜于庭,称郑官人有书。』到元代,设有『站』,邮递的覆盖面加大,速度也更为提高。

七十五 宋 茶贩

银针碧螺漫自夸,玉壶沏煮胜紫砂。夏至日长行人少,担歇柳荫闲斗茶。

陆羽《茶经》引晋代《广陵耆老传》云:『有老妪每旦独提一器茗,往市鬻之。市人竞买,自旦至夕,其茗不减。』所谓茗,即茶水;这老妪是最早的茶水小贩形象。后来虽发展有茶棚、茶馆、茶楼,而小茶贩仍然存在。范祖述《杭俗遗风》:『杭州有茶司一行,最为便当:每担一副,有锡壶两张,其杯箸、调羹、瓢托、茶盅、茶船、茶碗……无不足用。』《梦粱录》:『在五间楼前大街坐铺中瓦前,有带三朵花点茶婆婆,敲响盏,掇头儿拍板,大街游玩人们看了,无不哂笑。』桥道坊巷,『冬月虽大雨雪,亦有夜市盘卖。至三更后,方有提瓶卖茶。冬闲,担架子卖茶、馓子,葱茶始过。公私营干,深夜方归故也。』『夜市于大街有车担设浮铺,点茶汤以便游观之人。』宋人有《斗茶图》,描绘茶贩间比美茶的活动。

七十六 金 货郎担

鼗鼓街头摇丁东,无须竭力叫卖声。莫道双肩难负重,乾坤尽在一担中。

〈货郎担图〉在宋人绘画中有数幅。〈清明上河图〉中即有两架货郎担子;金代有〈乾坤一担图〉明代也有〈货郎担图〉。《梦粱录》中所记挑担卖物者种类甚多:『并挑担卖油,卖油苕、扫帚……瓜、茄、菜蔬等物。』属生菜类;『又有铙子、木梳……与各色麻线、鞋面、领子、脚带、粉心、合粉、胭脂等物。』属小百货类;『又有挑担抬盘架,买卖江鱼、石首……河蟹、河虾、田鸡等物。』属水产品类;以及卖熟食、花草、糖果、玩具等,都有挑贩,『并于小街后巷叫卖。』一般称货郎担,主要指卖小百货之货郎。

七十七 明 磨镜

云想衣裳花想容,宝镜绰约映春风。难见庐山真面目,拨雾还赖老磨工。

古代用铜镜照面,用久则不明,需倩工磨之。如遇喜事,为使镜面光洁,也要磨之,如唐王建《镜听词》即有:『重重摩挲嫁时镜,夫婿远行凭镜听。……可中三日得相见,重绣锦囊磨镜面。』《梦粱录》即载有:『修磨刀剪、磨镜,时时有盘街者,便可唤之。』与现今磨刀工相似。

七十八 清 拉车卖酒

蒸出佳酿入酒海,驱车赶到围场来。曲香何惧鲸饮量,醉倒猎手卧虎台。

用车载酒在街市卖,唐代已有之。杜甫《饮中八仙歌》:『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这种车就是运酒或卖酒的车。宋代挑酒桶卖酒,见于《水浒传》中。清代烧锅造酒,多用大型容器贮存;如用高丽纸裱糊大竹篓,涂以猪血,一般为酒篓;可容酒百斤以上者,名为酒海。以车载酒海售酒,多在人数众多场所,如庙会、围场等处。承德离宫藏有清代『长白山老满洲京旗驻防热河兴隆阿』所绘之《围场风俗图》,其中即有大车载酒海售酒之情形。

七十九 唐 骑驴打球

吐番马球号波罗,传入大唐靡中国。民间亦好击鞠乐,无奈马少骑驴多。

马球藏语称波罗。在唐初传入长安后,即为皇帝和贵族们所喜好。盛行情况可见《封氏闻见记》。尤其到唐玄宗时,打马球风气大盛。波罗球大如拳头,用坚韧木料制成,内部挖空,外面涂色或装饰。故又称『朱球、画球、彩球、七宝球』等。球杖长数尺,击球一端呈弯月形。球场宽阔平坦,两端各有球门,两队球手骑马入场,打入球门为胜得一筹,将筹插在球门上。当时也有在大街上打球者,也有骑驴打球者。如《逸史》载:李林甫『年二十,尚未读书。在东都,好游猎打球,驰逐鹰狗,每天城外槐坛下,骑驴击球,略无休日。既惫舍驴,以两手返据地歇。』后来也有步行打球者,如王建《宫词》:『殿前铺设两边楼,寒食近人步打球。一半走来争跪拜,上棚先谢得头筹。』

八十 唐 相扑

孟贲古冶两相搏,强者角抵在必得。今番对阵显身手,他日三军勇报国。

我国古代角觝最早进入宫廷,《礼记·月令》:『天子乃命将帅讲武习射御、角力。』在秦汉时的角觝不作为体育项目,而归于百戏一类。唐《因话录》载:『文宗将有事南郊,礼前,有司进相扑人。上曰:我方清斋,岂合观此事!左右曰:旧例皆有,已在门外祗候。』可见唐代相扑久已有之。巴黎藏敦煌唐代写经上画有两个赤身着犊鼻裤者相扑的形象,可为形象佐证。宋代《东京梦华录》及《梦粱录》载:宋代宫廷御用之相扑手,乃御前卫队左右军士,名为『内等子』。市井职业相扑手,则皆有名号。胜者受赏物品有:旗帐、银杯、彩缎、锦袄、官会(钞票)、马匹等;『须择诸道州郡膂力高强、天下无对者,方可夺其赏。』亦有以相扑设擂,如《水浒传》中所描写者。故我国职业相扑,要早于日本(十六世纪日本出现职业相扑)。北宋还有『小儿相扑、乔相扑』。更有早于全世界者,南宋景定年间(1260-1264)临安有著名的女相扑手,《梦粱录》记载了她们的名字:赛关索、嚣三娘、黑四姐等。《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相扑始于日本之说,并不正确。因为角力、相扑之类,欧亚许多民族都有,例如蒙古、伊朗、土耳其等,只是规矩有所差异而已。

最全的烧香图解

最全的烧香图解

一、烧香的含义有四个方面:

1、表示虔诚恭敬供养三宝,以此示范接引众生。

2、表示传递信息于虚空法界,感通十方三宝加持。

3、表示燃烧自身,普香十方,提醒佛门弟子无私奉献。

4、表示点燃了佛教徒的戒定真香,含有默誓“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喧、痴”意,佛并不嗜好世间大香贵香,但却喜欢佛弟子的戒、定、真、香。

上香以三支为宜。此表示戒、定、慧三无漏学;也表示供养佛、法、僧常住三宝。这是最圆满且文明的烧香供养。上香不在多少,贵在心诚,所谓“烧三支文明香,敬—片真诚心”

一般在大雄宝殿前上三支香就行了。

把香点燃后应插在香炉中间,第一支香插在中间,心中默念:供养佛,觉而不迷;第二支香插在右边,心中默念:供养法,正而不邪;第三支香插在左边,心中默念:供养僧,净而不染。

二、

善良香:常常诵经文,感受佛之善。不受三途苦,常行十善道。

忍耐香:忍辱波罗蜜,坚忍求正觉。时刻要警惕,莫逆众生心。

增功香:修道勤精进,一心专念佛,净业修三福,积功才累德。

刀兵香:娑婆本来苦,贪嗔痴横行。三日刀兵起,一心念观音。

增福香:斋戒得清净,六度菩萨行,修持如佛教,福慧即临门。

出行香:见人人总好,看事事皆圆。恒顺众生者,菩萨护行人。

抽丁香:一念恶因起,地狱已标名。药师佛前忏,还令得清净。

冰雹香:众生众业感,非时风雨雹。天灾时发难,念佛得消除。

催路香:有事急切催,起程心不怖。观音有灵感,念念平安路。

止行香:有恶行快止,有善行快行。三途恶道果,全由你心成。

出尘香:身在尘中坐,心恒住清凉。尘劳本来苦,念佛开心光。

天地香:礼念天中天,赞扬地藏愿。是否发大心,警惕魔捣乱。

长生香:寿相是非相,布施无住相。学佛出三界,是为长生相。

归家香:有人回家乡,离去时迷忘。回家知家好,飘泊梦一场。

消灾香:无始劫罪恶,念佛得消除。深信因果者,修持转罪业。

平安香:诸佛常护念,平安又吉祥。众善当奉行,精进坐道场。

增财香:十日进财兆,布施得福报。佛门如法求,求财财就到。

催丹香:信愿常念佛。感应佛菩萨。圆成菩提果,道人练成丹。

成材香:学佛成材喜,亲朋沾法益。劝人都念佛,共往极乐去。

公正香:待人公,做事正。分外莫做,本分行事。

凶信香:福祸唯人招,前因有后果。一声阿弥陀,灭罪十亿劫。

明心香:心性从不灭,唯在净与污。因果轮回法,心明不拔无。

疾病香:有疾临身上,宿业内外感。念佛超度之。敦伦尽本分

施舍香:不住相布施,布施一切人。舍一得万报,上报四重恩。

催供香:礼拜要真诚,供养如礼供。行普贤十愿,是则为真供。

救苦香:施人食与药,放生修福德。燃灯并造幡,当学药师佛。

增寿香:信行普贤行,渴仰求菩提。善得胜寿命,果报无人及。

亲友香:亲朋好友来,喜笑又颜开。不随俗务转,尽分不挂怀。

超生香:超脱生命事,唯有学佛道。此刻不精进,惹得愚人笑。

敬师香:师父教导我,永脱生死门。做人不忘本,常念报师恩。

二十四香谱图

七十二香谱图

烧香的讲究

如何敬佛,许多细节上都有讲究的。

首先说选门进,寺庙建筑都有许多道门,从哪一道门进入都有讲究的。据说只有开了光的寺庙才有资格修十三道门。正中间的三道门,才是供人出入的。普通游客,进门只能走右边的那道门,中间那道门叫空门,只有出家人才可以出入的。

进门时,女客先迈右脚,男客先迈左脚,都要注意,一定不能踩在门槛上,而且这步子,需迈得越大越好。

烧香的话,三炷为自己祈福,六炷为两辈人祈福,九炷为三代人祈福。而十三是一个极致,十三炷香就是功德圆满的高香。

是烧香再叩头。烧香的话,应该是左手拿香,右手拿烛,因为常人用右手杀鸡剖鱼,如果是左撇子的话,则反之。

烧香时,先点燃香,要越旺越好,人们就常说香火旺盛嘛。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握住香,高举过头顶作揖。

作揖后,把香插在香灰里,就可进门叩头了。叩头的话,要认准佛祖菩萨或罗汉。比如,你不能向地藏菩萨一阵猛叩头。

跪拜的姿势是这样的,双膝跪在上,双手合什,注意,这个双掌合什要注意手心处呈空心状,高举过头顶,向下至嘴边停顿,可许愿,再向下至心口,默念,再摊开双掌,掌心向上,上身拜倒。

祈福还有一个仪式叫\"开光\",当然是由得道高僧来主持最好。平时开光的东西置于家中,须得初一十五净手焚香,否则为不敬。但如果是很特殊的开普光,则不同,开光的物件可随身携带。供开光的物件只能是象牙、金或玉制品。

把开光的物品和写上被祈福人的姓名和生庚八字(记不住生庚八字亦可不写)的纸用红纸或红锦囊包好,递上随喜一份(最好是以三六九数字相关),请大师帮忙开光。言语需恭敬,否则冒犯了大师,不给你开光。

开光的过程是把所有的开光物件放于一托盘,置于佛前,大师念经数篇,即算是佛光普照。你的物件因些而赋于灵气与法力,可以带在身边保佑你了。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