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的意思(沉寂的意思)

趾高气扬 2023-08-13 15:21:08 网友整理

明日交二九,老话说:“二九降雨雪,腊月都不缺”,有啥说法?

根据“冬至数九”来算,每九天为一九,这样来算,今年公历12月22日冬至,从冬至当天开始入九来算,今年“一九”的时间是从12月22日到12月30日,“二九”从12月31日开始,到2023年1月8日结束,以此类推,三九从1月9日到1月17日,以此类推,到了九九是从3月4日到3月12日,那么,3月13日就是这个九尽桃花开,到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的时候。

今天腊八节,明天腊月初九,公历12月31日,也是二九的头一天,交“二九”了。民间有流传甚广的“数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从一段流传甚广冬九九的民谣可以看出,数九寒天到来,也就意味着数着春暖花开的到来。冬至一阳生,民间有谚:“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从冬至少阳生开始,经过“三九四九冻死猪狗”的严寒,到了来年“春打五九尾,六九头”,万物从内到外开始积蓄力量,立春少阳显,柳枝抽出了新芽,才有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之说。

也就是说“数九”也就“数阳”,随着冬天的深入,春天也就不远了!大家都知道地球绕着太阳公转,从而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四季交替,春暖夏热,秋凉冬寒,一年一圈往复循环。四季的交替循环,反映着地球表面大气的寒暖变化。从沉寂的严冬到万物复苏的春季,冬去春来,耕牛遍地走,“一年之计在于春”,随着打春开始,也就开始了一年的春耕春播。

春播秋收,农业丰收与风调雨顺有着紧密的关系。明日交二九,老话说:“二九降雨雪,腊月都不缺”,有啥说法?

“二九降雨雪,腊月都不缺”

这句农谚说的是在二九的时候,出现了雨雪天气,预兆整个腊月将会是雨雪频繁,天气寒冷。具体来看:

“二九降雨雪”

这里说的是从进入到二九期间。从12月31日交二九开始,到2023年1月8日月30号共九天。这一九9天期间出现了雨雪天气。按照常年的气候变化特征,民间有谚:“一九二九不出手”,从冬至之后,是数九的开始,通常天气寒冷常常会有雨雪天气驾到,就会出现降雪天气。也就是说这样的天气变化,实属正常,有风调雨顺的美好象征。

“腊月都不缺”

今年的二九从明日12月31日开始,到2023年1月8号结束,从农历上来看,明天腊月初九,整个“二九”期间正处于腊月期间。这个期间正处于寒冬腊月期间,常常受到冷空气的影响,降温降雨雪属于常见现象,二九雨雪多,预示着整个腊月雨雪多,瑞雪兆丰年,所有美好都会实现。

“二九雨雪连,春来好耕田”

“雨雪连”就是说下雨或下雪频繁,下起来没完没了。“春来”是指来年春天,也就是2023年九尽桃花开,耕牛遍地走的时候。“好耕田”就是说春天的时候春暖花开,土壤有墒情,很适合春耕春播。

这句“二九雨雪连,春来好耕田”从字面意思可以看出,说的是二九期间雨雪频繁,天寒地冻,预示着冬天该冷就冷,整个冬天雨雪多,来年开春该暖就暖了,农民朋友们好春耕春播了。“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预示着风调雨顺,来年会有一个好收成。

明日交二九,你那里是有雨雪吗?欢迎大家留言分享。

打工人要如何缓解职业倦怠?

编辑导语:每个打工人都会遇到职场倦怠的时候,当你对工作厌倦或者处于消极时,便可能遇到它。那么,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缓解呢?作者分享了一些经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职业倦怠,大概几乎所有职场人都是绕不过去的,终有一天你会遇到它。当你经常感觉到极度消极和自我内耗严重时,你就遇到了它。

为什么会有职业倦怠?其实很简单,就是你的获得感抵不过负面情绪的冲击了。

如果公司给你的钱到位,或者你的个人能力成长足够,或者你对工作的价值感认同足够,其实你是可以克服那些摩擦的,因为有充足的理由说服自己。

不管是金钱层面、能力层面还是价值层面,原本可能足够的东西,随着时间的变化,这些东西带给你的获得感慢慢的就会减弱。当你感到倦怠的时候,就是这些理由加起来都不够了的时候,消散的差不多了。

职业倦怠其实细分的话,我个人认为是分成短期倦怠和长期倦怠的。

短期倦怠主要是对现有环境的不满意,而长期倦怠则可能是职场瓶颈所带来的问题。

面对短期职业倦怠,比较直接的做法当然是换一个工作。不要以为这是一种回避,这是一种策略。

虽然职场的问题总是相似的,但是在不同的公司你遇到的问题可能是不一样的,你面对的是不同的问题组合-你不可能只遇到一个或者少数几个问题,每一个组合形成的总体效应可能差不多,但是每个人的体感差异是很大的。

换一个工作其实就是在调整职场问题组合带给你的整体感受,整体感受在你的接受范围之内的就是可接受的。而原来的工作显然已经超过了界限,变得不可接受。

所以换工作其实是一种可选策略,而且是一种比较直接的策略,它也是有用的。

我很讨厌有的鸡汤说,遇到困难就要克服困难,如果不去克服就是逃避。

我对这种说法嗤之以鼻,首先,不是每个问题都需要解决的,没有人这么闲。其次,没有人会主动回避,都是遇到了问题,自我调整了半天,发现实在是调整不好,才会产生很强的负面情绪。调整不好就算了,没有必要纠结。

苛责自己是没有意义的,大家都是普通人,有很多事都是做不到的,这很正常。

如果是长期职业倦怠,才是比较棘手和麻烦的问题。如果出现,一般是因为到了一个职场的瓶颈期,如果没有一个契机的话,可能会一直卡在这个瓶颈上,并不因为跳槽而发生变化。

而卡瓶颈是非常难受和焦虑的,所以长期职业倦怠的压力其实是很大的。

长期职业倦怠之所以是长期,是因为虽然可以采取策略进行应对,但是并不能马上解决也无法跳过。我们通常并不知道倦怠期具体什么时候会结束,这种不可知加重了长期职业倦怠的负面感受。

面对长期职业倦怠,其实最重要的是认识到自己正面临瓶颈。

当知道自己面对一个长期问题的时候,心态上就会有所变化,虽然焦虑仍然存在-毕竟问题并没有解决,但是对负面情绪的承受力会有所加强,同时在应对策略的选择上也会有所变化,会放弃短期策略。

缓解长期职业倦怠的选项大致就几种:沉淀、转型和抽离。

沉淀的意思是在自己的职业领域做一些输出。

专业输出,其实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既能够沉淀过去的经验和技能,又能够在这个过程中理清楚自己的长板和短板,又能够在圈子里交到一些朋友。

输出的平台,如果有行业内的专业平台的话是最好的,譬如我们这一行,产品经理的话可以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投稿。如果是职场类的一些内容还可以在各大招聘app上输出。

当然还有最简单的,你自己写个公众号啊。最近的话,其实还可以自己做一个播客,播客的话最近几年其实慢慢的用户人群开始广泛起来了。如果你能力足够的话,当然做短视频和直播显然也是非常可以的选择。

做输出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点,那就是不要太在意数据,你是为了自己做输出,而不是为了挣钱,所以数据其实对你不重要。坚持做就行,你的正反馈更多的是来自于对自己专业的沉淀,数据只是很小的部分。

当然既然是在做输出,关心数据还是必要的,你可以通过数据观察一下,大家更关心的话题是什么,去体察用户的关注和情绪。多输出一点大家关心的内容,多交一点朋友。

转型的意思去多多参与一些相邻岗位的工作,让自己涉及的范围延伸一点。

这个的话我估计大公司应该不容易,小公司的话我觉得应该很好参与,日常参与讨论就行,他们忙不过来的时候甚至可以帮着出点东西,这就很好。

重点是更多的了解他们日常工作是怎么开展的,有哪些技巧和方法。不要寄希望于精通,而是掌握和了解。

抽离的意思是把自己从工作中抽离一点出来,花点时间搞一点其他事情,可以把自己的兴趣更深入的挖掘一下。

我知道有很多朋友兴趣是非常多样的,喜欢钓鱼、喜欢塔罗牌、喜欢星座、喜欢摄影、喜欢画画等等,不管是哪一种,都可以,在喜欢的事情上多投入一点,多学习一点。

你可以加一些兴趣社群,群里都是和你有同样兴趣的群友,大家可以相互分享一些知识和心得,也挺好的。

如果你想向更多人分享的话,你完全可以在朋友圈、小红书、抖音、视频号这些地方分享。

如果你没有特别的兴趣,那么我想你可以从头培养一个兴趣,一个可能没有那么麻烦和不需要投入太多金钱的兴趣。

以上这些策略都可以用,本质上来说就是让你的获得感不仅仅来自于工作,降低工作本身的权重,这样就可以缓解你的职业倦怠感。

长期职业倦怠,时间可能真的会很长,有可能是一年,有可能是三年,你并不知道何时会结束。这中间会伴随着各种负面情绪,焦虑和厌倦,承认和接纳这些负面情绪,然后做一些其他事情来缓解这些焦虑。

但这些终究是会过去的,让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积蓄一点力量无疑是重要的。

我想在疫情下的今天,谈论职业倦怠是一个更有现实意义的话题,虽然一部分职场人还没有意识到,但职业倦怠的问题可能比以往更普遍和严重。我们需要更关心和重视这个问题,当自己需要面对职业倦怠的问题时,能够有正确的认识和合理的策略。

请记住玄德公的这句话:屈身守分,以待天时,不可与命争也。

本文由 @产品人陈师爷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