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西游记八字(对西游记八字的理解)

牛奶煮萝莉 2024-02-03 13:21:29 互联网

为什么说四大名著里《西游记》的哲学水平最高?

在四大名著的排位中,《西游记》的口碑并不是最高,甚至还有许多人将它排在末尾,认为无论是从文学价值,还是从写作手法上看,它都无法与其他三部相提并论。这倒也罢了,可是还有一些人妄言《西游记》的思想水平浅薄,比如胡适说:“《西游记》至多不过是一部很有趣味的滑稽小说、神话小说;他并没有什么微妙的意思,他至多不过有一点爱骂人的玩世主义。这点玩世主义也是很明白的;他并不隐藏,我们也不用深求。”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里也附和道:“然作者虽儒生,此书实出于游戏,亦非语道,故全书仅偶见五行生克之常谈,尤未学佛,故末回至有荒唐无稽之经目,特缘混同之教,流行来久,故其著作,乃亦释迦与老君同流,真性与原神杂出,使三教之徒,皆得随宜附会而已。”

胡适与鲁迅把《西游记》的思想价值贬低为“玩世主义”、“游戏”和“附会”,这些大师们对《西游记》的议论亦不过是出于文人相轻的缘故罢了。可惜后人纷纷拾其牙慧,跟风贬低《西游》,将其视为儿童读物。由此可见,胡适与鲁迅真乃《庄子 胠箧》里的“圣人”,所谓“圣人生而大盗起”、“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胡鲁之谬论不除,《西游记》之真容难以重现。因此,我们要像古人说的“敢同恶鬼争高下,不向霸王让寸分”,要荡除尘埃、复归本原,斗胆来一次论说,将前人批判一番。

纵观四大名著,从哲学思想水平上看,《三国》的“忠”,《水浒》的“义”以及《红楼梦》的悲观主义都远不及《西游》。别的姑且不论,只说《红楼梦》,其作者曹雪芹的思想水平并没有红学家们鼓吹的那么高明。曹雪芹在书的第一回中就把自己的人生观和方抖得差不多了,他说:“那红尘中有却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字紧相连属。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基于这种将山河湖海、现实世界以及现实人生视为虚无幻缈的僧侣主义人生观,曹雪芹得出的方是“到不如不去的好”。这种悲观主义既又彻底,因而显得过于肤浅了,他还不如叔本华的那种躲在悲观主义之下的积极浪漫主义有深度。至于第二回假借贾雨村之口说的那些种正邪两赋的人性论,亦不过是照搬程朱理学家们的气质之性和义理之性罢了。

我们再看看《西游记》。《西游记》这本书可谓小说版的《庄子》,在嬉笑怒骂、滑稽荒诞的叙述中无时不隐含着高深的哲理。如此写作,皆是出于《庄子 天下》里的那句话——“以天下为沉浊 不可与庄语”。既然天下之人都是一些思维笨拙,举止荒唐,反应呆板的读者,那么就应该牢记“曲士不可语于道,束于教也”的箴言。《西游》的作者不肯发表庄重正经的议论,而是常常调侃,喜欢运用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来讲明道理。可惜有些人就是看不透荒唐之言后面的哲理,因此就犯了胡适与鲁迅这类人书生气过重的错误。

我们且看《西游》的第一回,看看他是怎么讲笑话,传道理的。这一回的题目叫“灵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注意这里的“灵根”和“心性”。《西游》的第一回实际上就是全书的一个缩影,是一篇小小的西游记,讲述的就是猴王西游学道的故事,而全篇哲学思想的核心就是猴王所学的这个“大道”,这个“大道”究竟是什么呢?我们且往下看。

开头是一首诗,最后两句是“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所谓“释厄”就是解脱的意思,猴王往西边游行,目的就是求学大道,获得解脱。

《西游》把世界的陆地板块划分为东胜神州、西牛贺洲、南瞻部洲以及北俱芦洲四大板块。故事从东边说起,因为东边在五行中是木,因此猴王出生在木性的花果山之中。花果山之上有一块石头,石头内“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这个石卵就是心的形状,是为“灵根”。石头见风而化为石猴,乃是心动也。心就像一个猴子一样乱跳,造成心神不宁,这便生出许多事情来。猴子刚出生的时候,就学会爬走,埋下学道的伏笔,而且两眼冒出金光,惊动了玉帝,可知万动皆不如心动剧烈。心动的一个显著体现就是好奇心的驱使,书中写众猴在山涧中洗澡,“赶闲无事,顺涧边往上溜头寻看源流”,这便引出了水帘洞。在众猴之中,又属石猴的心最动,所以就它胆敢钻进水帘洞中寻找源头。石猴在水帘洞中看到的景象实际上是一个五行排位,花果山为木,水帘洞为水,铁板桥为金,山石福地都是土,而石猴心猿似火,正好凑到了一个五行,我们不得不叹服作者叙述的高妙。

至此,我们读到了书中的第一次“释厄”,即第一次心灵的解脱。正因为心猿似火,火遇到了水帘洞,找到了“安身之处”,心也便停止了骚动,安静了下来。反映在书中就是石猴带领众猴进入水帘洞内,被尊称为美猴王,享乐天真,不伏麒麟、凤凰等管辖,自由自在,实现了意志自由,并且“将‘石’字隐了”,因为石有火,也正说明心不再动了。

可是好景不长,在经历三五百载之后,石猴所代表的心又重新骚动起来,处于困厄之中——原来石猴发现自己的内心并非绝对自由,他虽然不归人王法律,不惧禽兽威服,但至死至终都被阎王管辖着。所以,石猴面临第二个需要释厄的难题——“一旦身亡,可不枉生世界之中,不得久住天人之内?”

就在这个时候,一只通背猿猴给他除了个主意,说在大千世界之内,有三等名色是绝对自由的,不归阎王管辖,他们分别是佛、仙与神圣,他们都阎浮世界之中,古洞仙山之内。这就让石猴看到了释厄、心灵解脱的希望,于是他开始了自己的“西游记”,想要云游四海,“学一个不老长生”“躲过轮回,不生不灭,与天地山川齐寿。”

这样,石猴就乘坐竹筏,借着东南风往西北方向航行,先来到了南瞻部洲。石猴在南瞻部洲虽然学会了人礼和人话,但没有学到“大道”。作者讽刺说,“见世人都是为名为利之徒,更无一个为命者。”南瞻部洲的人都是一些无心之人,内心完全被外界的名利蒙蔽了,再也没有看到生命的宝贵,正所谓“争名争利几时休?早起迟眠不自由!”“继子萌孙图富贵,更无一个肯回头!”这些话,讥讽的也正是我们这个市场经济下,以利润为导向的社会。所以,石猴在南瞻部洲浪荡了八九余年都没有找到有道之人。最后他又继续西游,飘过西海,直至西牛贺洲地界。

在小说中,西牛贺洲同时也是唐僧取得真经、如来佛居住的地方。猴王来到西牛贺洲后,便登上了一座山。在山中遇见一个唱歌的樵夫,歌词唱的是庄子般的隐逸哲学,说什么“不会机谋巧算,没荣辱,恬淡延生。”后来,猴王打听到,原来这歌是神仙教给樵夫的,叫《满庭芳》。樵夫自云与神仙为邻,他在生活中也常常遇到困厄,所以神仙就教他释厄之法。樵夫说:“他见我家事劳苦,日常烦恼,教我遇烦恼时,即把这词儿念念。一则散心,二则解困。”虽然如此,樵夫仍然没有完全释厄,没有学得大道,因为他家中还有一老母,田园荒芜,衣食不足,还有牵挂,没办法做到真正的“心无挂碍”,所以他不能修行。

行文至此,我们应当能够看清第一回作者所要讲的哲理了。此回旨在说明如何修持“心性”的道理,所谓的修道实际上就是修心,世间一切烦恼皆由心生。心本来是像花果山上的石头一样,静止不动的,当它遇到了风的扰乱,就会骚动起来,在骚动一阵子后,偶尔找到了归宿(水帘洞)才重新趋于平缓。但这种平缓也是暂时的,日久天长又重新感觉到意志不自由,感觉到被管制的困厄,因此人开始寻求解除困厄的法子。大部分人在释厄这方面是无可救药的,他们只迷误于名利之中,任凭内心被外界所驱使,浮生到头才发现一切不过是过往云烟,坠入生存的荒谬感里,这类人就是猴王在南瞻部洲看到的人;此外,还有一些人接近于修心释厄,这些人主要是一些淡薄名利的隐士、樵夫,他们看淡功名,重视生命。可是,这些人也只是接近于释厄,还无法真正释厄,因为他们在俗世中留有各种牵挂,无法修心求仙。《西游》的作者认为他们就是通向神仙的桥梁,就像尼采认为人是过渡到超人的桥梁一样,因而《西游》的作者让樵夫来充当石猴上山求道的指路人。

樵夫告诉石猴说,求道的地方并不远,就在我们所在的这座山中,山名叫“灵台方寸山”,李卓吾本、世德堂本和证道本都有批注说:“灵台方寸,心也。”灵台方寸山指的实际上就是心,原来求道不必远行,只需在心中求便是了,这正是《坛经》里禅宗的思想。在此处,灵台方寸山已经为后面的灵山埋下了伏笔,二者都是心的象征。樵夫又说:“山中有座斜月三星洞”,这就再明白不过,斜月三星就是一个心字,修行便向心中求,正如《坛经》所云:“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家能行。”住在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中的神仙叫做“菩提祖师”,案自《坛经》以后,如来、观音等就已经不是客观的神仙偶像了,而是人心的观念,《坛经》将佛教的客观唯心主义变成主观唯心主义,说:“自性迷即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慈悲即是观音。喜舍名为势至。能净即释迦。平直即弥陀。”菩提祖师实际上就是心中的一个幻念,即大智慧。所谓“菩提即烦恼,烦恼即菩提”,能在心中寻得烦恼,那也就离修心修道不远了。

石猴到了斜月三星洞之后,被仙童引领到菩提祖师面前,菩提祖师问他姓什么,猴王答:“我无性”,猴王正因为无性,故心中无妄,方能够学道。

最后,菩提祖师终于把释厄、修身大道说了出来,他赐给猴王的名字叫做“悟空”,悟空者,领悟到一切皆是空者也。正如《心经》所言:“照见五蕴皆空”,要把世间的一切都视为空无,这样才能识别诸法空相,一切都来到“无”的境界之中,无受、想、行、识,也无感官、眼、耳、鼻、舌、身,再到无意识,乃至无老死尽,无有恐怖,最终才能够心无挂碍,实现了“度一切苦厄”的妙果,实现真正的“释厄”。第十七回,悟空也自言说:“一点诚心曾访道,灵台山上采药苗。 那山有个老仙长,寿年十万八千高。 老孙拜他为师父,指我长生路一条。 他说身内有丹药,外边采取枉徒劳。 ”菩提祖师传授的道术核心就是主内,就是回复到内在自有的丹药,而不是向外徒劳索取。

本回末尾说:“鸿蒙初辟原无姓,打破顽空须悟空。”直接说明主题,作者认为人心本来就是无性,本来就是静的;后来心遭到干扰,骚动起来,同时带来了困厄;要解除心中的困厄,实现真正的释厄,不能靠内心的短暂安宁(水帘洞),也不能醉迷于名利(南瞻部洲),亦不能仅仅抛弃名利(樵夫),而是要“悟空”。要如《心经》里的主旨,要把世间一切都视为虚妄不实的东西,把一切都看作空,这样才能心无烦恼,心无挂碍,真正的修身学道,实现意志自由。

初中语文暑期名著阅读指导之《西游记》

《西游记》

一个奇幻的神话世界

【作品概说】

《西游记》以唐代玄奘和尚赴西天取经的经历为蓝本,在《大唐西域记》、《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等作品的基础上,经过整理、构思最终写定而成的。

《西游记》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杰出的长篇神话小说,开启了神魔长篇章回小说的新门类。是古代长篇小说浪漫主义的高峰。

这是一部很有趣的书,鲁迅先生称之为“神魔小说”,“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

林庚先生称之为“童心之作”,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富有想象力的作品之一。

《美国大百科全书》说它是“一部具有丰富内容和光辉思想的神话小说”,《法国大百科全书》说“全书故事的描写充满幽默和风趣,给读者以浓厚的兴味”。从十九世纪开始,它便被翻译成日、英、法、德、俄等十来种文字流行于世。

【作者简介】

吴承恩(约1500-约1582)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明代小说家。作品除《西游记》外,还有《射阳存稿》四卷。

吴承恩出身于一个由书香门第败落下来的小商人家庭,自幼敏而多慧,博览群书。他追求科举进身,但屡遭挫折,直到嘉靖二十九年,四十多岁才补了个岁贡生。到浙江长兴县当了长兴县丞。他为官清正廉洁,刚直不阿,看不惯官场的奸邪谄媚,尔虞我诈和官府对百姓的横征暴敛,只干了两年就愤然弃职,拂袖而去,隐居家中,潜心收集民间传说和野史资料,决心写神话小说来与统治阶级抗争。

【整体感知】

《西游记》共一百回,是以唐玄奘西天取经途中发生的故事为主干,记述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四人,历尽千辛万苦,经过九九八十一难,最终扫尽沿途妖魔鬼怪、取回真经的故事。

全书情节可分为四部分:第一,从第一回到第七回,叙述孙悟空出生、求仙得道、大闹“三界”;第二,从第八回至第十二回,描写如来说法、观音访僧、魏征斩龙、唐僧出世的故事,交代取经缘起;第三,从第十三回到第九十九回,描写孙悟空被迫皈依佛教,唐僧西行,路遇八十一难,但在佛力的支持下,由八戒、沙僧协助孙悟空保护唐僧,一路斩妖除怪,安达西天,取得真经;第四,第一百回为全书的结尾,描写师徒四人取经回到东土,都得道成为真佛。

【内容精要】

东胜神洲傲来国有一花果山,山顶一石,产下一猴。石猴求师学艺,得名孙悟空,学会七十二般变化,一个筋斗云可行十万八千里,自称“美猴王”。他盗得定海神针,化作如意金箍棒,可大可小,重一万三千五百斤。又去阴曹地府,把猴属名字从生死簿上勾销。玉帝欲遣兵捉拿,太白金星建议,把孙悟空召入上界,做弼马温。当猴王得知弼马温只是个管马的小官后,便打出天门,返回花果山,自称“齐天大圣”。玉帝派天兵天将捉拿孙悟空,美猴王连败巨灵神、哪咤二将。孙悟空又被请上天管理蟠桃园。他偷吃了蟠桃,搅闹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宴、盗食了太上老君的金丹,逃离天宫。玉帝又派天兵捉拿。孙悟空与二郎神赌法斗战,不分胜负。太上老君用暗器击中孙悟空,猴王被擒。经刀砍斧剁,火烧雷击,丹炉煅炼,孙悟空毫发无伤。玉帝请来佛祖如来,才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

如来派观音菩萨去东土寻一取经人,来西天取经,劝化众生。观音点化陈玄奘去西天求取真经。唐太宗认玄奘做御弟,赐号三藏。唐三藏西行,在五行山,救出孙悟空。孙悟空被戴上观世音的紧箍,唐僧一念紧箍咒,悟空就头疼难忍。师徒二人西行,在鹰愁涧收伏白龙,白龙化作唐僧的坐骑。在高老庄,收伏猪悟能八戒,猪八戒做了唐僧的第二个徒弟;在流沙河,又收伏了沙悟净,沙和尚成了唐僧的第三个徒弟。师徒四人跋山涉水,西去求经。

观音菩萨欲试唐僧师徒道心,和黎山老母、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化成美女,招四人为婿,唐僧等三人不为所动,只有猪八戒迷恋女色,被菩萨吊在树上。在万寿山五庄观,孙悟空等偷吃人参果,推倒仙树。为了赔偿,孙悟空请来观音,用甘露救活了仙树。白骨精三次变化,欲取唐僧,都被悟空识破。唐僧不辨真伪,又听信八戒谗言,逐走悟空,自己却被黄袍怪拿住。八戒、沙僧斗不过黄袍怪,沙僧被擒,唐僧被变成老虎。八戒在白龙马的苦劝下,到花果山请转孙悟空,降伏妖魔,师徒四人继续西行。

乌鸡国国王被狮精推入井内淹死,狮精变作国王。国王鬼魂求告唐僧搭救,八戒从井中背出尸身,悟空又从太上老君处要来金丹,救活国王。牛魔王的儿子红孩儿据守火云洞,欲食唐僧肉。悟空抵不住红孩儿的三昧真火,请来菩萨降妖。菩萨降伏红孩儿,让他做了善财童子。西梁女国国王欲招唐僧做夫婿,悟空等智赚关文,执意西行,唐僧却被毒敌山琵琶洞蝎子精摄去。悟空请来昴日星官,昴日星官化作双冠子大公鸡,才使妖怪现了原形。不久,唐僧因悟空又打死拦路强盗,

再次把他撵走。六耳猕猴精趁机变作悟空模样,抢走行李关文,又把小妖变作唐僧、八戒、沙僧模样,欲上西天骗取真经。真假二悟空从天上杀到地下,菩萨、玉帝、地藏王等均不能辨认真假,直到雷音寺如来佛处,才被佛祖说出本相,猕猴精被悟空打死。

师徒四人和好如初,同心协力,赶奔西天。在火焰山欲求铁扇公主芭蕉扇扇灭火焰。铁扇公主恼恨悟空把她的孩子红孩儿送往洛伽山做童子,不肯借。悟空与铁扇公主、牛魔王几次斗智斗法,借天兵神力,降伏三怪,扑灭了大火。比丘国王受白鹿变化的国丈迷惑,欲用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小儿的心肝做药引,悟空解救了婴儿,打退妖邪。寿星赶来把白鹿收回。灭法国王发愿杀一万僧人,孙悟空施法术,把国王后妃及文武大臣头发尽行剃去,使国王回心向善,改灭法国为钦法国。在天竺本国,唐僧被月宫玉兔变化的假公主抛彩球打中,欲招为驸马,悟空识破真相,会合太阴星君擒伏了玉兔,救回流落城外弧布寺的真公主。

师徒四人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来到灵山圣地,拜见佛祖,却因不曾送人事给阿傩(nuó)、伽叶二尊者,只取得无字经。唐僧师徒又返回雷音寺,奉送唐王所赠紫金钵做人事,才求得真经,返回本土。不想九九八十一难还缺一难未满,在通天河又被老鼋把四人翻落河中,湿了经卷,至今《佛本行经》不全。

唐三藏等把佛经送还大唐首都长安,真身又返回灵山。三藏被封为旃(zhān)檀功德佛,悟空被封为斗战胜佛,八戒受封净坛使者,沙僧受封金身罗汉,白龙马加升为八部天龙,各归本位,共享极乐。

【情节串联】

1、美猴王出世

花果山顶石头崩裂出的石卵,化为一个石猴,它眼里射出的两道金光惊动了玉皇大帝。石猴行动敏捷,心机灵巧。老猴提出谁有本事钻进山洞可拜它为王的建议。石猴紧闭双眼纵身跳进瀑布,他发现里面有石锅、石灶、石碗、石床、石凳等,是一个极佳的安身之地。众猴伏地拜石猴为王,号称美猴王。

2.灵台山遇仙

猴王为求长生不老,在樵夫的指点下,到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找须菩提祖师学艺。祖师给他取名,姓孙,名悟空,把七十二变的口诀和筋斗云的口诀传授给了悟空。后来悟空因在师兄弟们面前表演七十二变,惊动了祖师,被须菩提祖师赶回花果山。

3.龙官借宝

悟空学艺归来,花果山水帘洞已被以混世魔王为首的妖魔霸占了。悟空只几拳就把混世魔王打得动弹不得了,众猴们又重新回到

了水帘洞。悟空带着猴子们在花果山上玩耍、练武。他试过很多兵器,可总是觉得不合适,后来到东海龙宫找老龙王强行借了定底神珍铁,上面写有“如意金箍棒”,重一万三千五百斤。

4.大闹天宫

孙悟空不满玉帝给的官衔,当他发现王母娘娘蟠桃大会没宴请他

时,产生了强烈的反抗,他定住七衣仙女,调弄赤脚大仙,喝尽玉液琼浆,吃完八珍百味、嚼尽九转金丹,后被投入八卦炉烧了七七四十九天,却没烧死他,反而炼成了火眼金睛,他蹬倒八卦炉,摔倒太上老君,把天兵天将打得落花流水,把玉帝吓得惊慌失措。

5.大战二郎神

悟空因大闹蟠桃胜会和偷吃金丹,四大天王奉命围困花果山。观音菩萨保举玉皇大帝外甥——二郎神参与捉拿。二郎神本领高强,与悟空大战三百回合未分胜负。于是二人开始比试变化的本领,悟空多次变化都被二郎神识破。太上老君趁悟空不备,用金刚琢将悟空打晕,梅山六兄弟一拥而上,这

才将悟空擒获。 (备注: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斩妖台上,玉帝要将悟空斩首,怎奈悟空吃了太上老君的金丹,变得刀枪不入,天王下令用火烧雷劈,却还是无济于事。太上老君将悟空押至八卦炉中,想用

三昧真火将悟空烧死,谁知,经过七七四十九天,悟空非但没有被烧死,反而炼成了火眼金睛!他冲出八卦炉,再次把整个天庭打搅得一塌糊涂。玉帝只好向如来佛祖求救。悟空向如来夸耀自己的筋斗云功夫。如来提出,只要悟空能翻出自己的手掌心,就叫玉帝将天宫让给悟空。孙悟空大喜过望,使出十万八千里的筋斗云,却只跳到如来佛祖的手指处。悟空汗颜欲逃之夭夭,如来翻下手掌,施展法术,佛祖

手掌变成五行山,悟空被压在山下500年。)

6.拜师取经

五百年后,唐太宗李世民派唐僧玄奘前往西天取经。唐僧在猎人伯钦的保护来到五行山,救出了孙悟空,收为徒弟,又绐他起了名字叫行者

,孙悟空又称孙行者。悟空请唐僧上马,自己挑着行李在前面开路。观音菩萨变为老婆婆送唐僧锦衣、花帽,教唐僧念“紧箍咒”用来制服孙悟空。

7.黑风山除妖

在蛇盘山鹰愁涧,白马被小八龙吞下肚去。观音菩萨降伏小白龙,夺回白马。在寺院投宿时,老和尚发现唐僧的袈裟是极品,遂起歹心,放火烧了禅房,悟空找广目天王借来避火罩。寺院附近黑风山的妖怪黑熊怪趁火打劫,偷了袈裟,悟空请来了观音菩萨,于是黑熊怪现出了本相,被观音菩萨收留当了守神。

8.收服猪八戒

唐僧、悟空离开观音寺,来到高老庄。高老太公的三女儿翠兰被妖精霸占。妖精姓猪,上无父母,下无兄弟,黑脸短毛,长嘴大耳,长得很丑,又特别贪吃。他本是天上的天篷元帅,因蟠桃会上调戏了嫦娥仙子而被贬到了人间。高老太公一心想赶走妖精,解救女儿。妖怪有九齿钉耙,还会三十六变,但他不是悟空的对手,终于被悟空带去在唐僧面前磕头喊师父,取法名悟能。唐僧又给他取了别名叫“八戒”。

9.悟净拜师

唐僧、悟空和八戒来到流沙河,正在看碑文,突然从水中钻出一个怪妖,跳上岸要来抓唐僧,八戒与他打了起来,悟空前往助战。妖怪本是天上的卷帘大将,因在蟠挑会上打碎了玻璃盏,被贬到流沙河靠吃人度日。八戒两次跳进河里与他大战。悟空在观音菩萨的帮助下,让惠岸拿出葫芦喊一声“悟净”,引“悟净”去拜见唐僧。唐僧正式收他为徒后,又给他取了个别名“沙和尚”。

10.偷吃人参果

唐僧师徒来到万寿山,山上有座五庄观,观里住着镇元大仙。镇元大仙带着几个徒弟到元始天尊处赴会,交代清风、明月两个徒弟用人参果招待唐僧。夜里,悟空和八戒偷了金击子,来到人参园内,偷摘了人参果。事情败露后,悟空又把人参果树连根拔起。镇元大仙不放过他们,两次把他们师徒抓回万寿山。最后是悟空请来观音菩萨把净瓶里的甘露水洒在人参果树上,让树恢复了原来

的模样。镇元大仙与他们师徒和好如初。

11.三打白骨精

悟空向桃林走去化斋。山上的白骨精对唐僧肉垂涎三尺,于是妖怪一变提着饭菜的农家姑娘,悟空把她打成假尸体扔在地上;妖怪二变寻找丢失女儿的老婆婆,又被悟空识破打成一具尸体;妖怪三变寻找女儿和老伴的老头,悟空念动咒语,把本处土地、山神请来,让妖精现出原形。后来八戒挑拨,悟空被一张休书遣回花果山。

12.宝象国救公主

唐僧赶走悟空后,师徒三人来到白虎岭黑松林,八戒去化斋。唐僧被黄袍怪的小妖抓进波月洞。与此同时,十三年前宝象国的公主被黄袍怪抢到波月洞关起来,唐僧答应帮助公主。八戒听说沙和尚也被抓了,师父被变成老虎关在铁笼里,只好亲自去花果山请了悟空。他们先救出沙和尚,后请玉皇犬帝把天上下凡的奎星黄袍怪收上界。悟空念动咒语,让师父现了原身。

13.八戒巡山

唐僧师徒来到平顶山,山中有莲花洞,洞里住着银角大王和金角大王两个妖怪。悟空叫八戒去巡山时却被抓进山洞,唐僧、沙和尚、悟空先后也被抓进山洞。孙悟空化名“者行孙”和“行者孙”,又向太上老君借来宝葫芦,把银角大王吸进葫芦里去了。金角大王连忙拿了七星剑和芭蕉扇去迎战,也被吸进宝葫芦。悟空来到莲花洞,打死小妖,救出师父和师弟。银角大王和金角大王是太上老君的两个童子。

14.乌鸡国救国王

唐僧师徒离开平顶山,夜宿宝林寺,唐僧梦见乌鸡国国王被妖怪推到御花园的八角玻璃井中,请唐僧叫悟空去除妖,替国王报仇。悟空和八戒来到御花园旦芭、蕉树下,找到一口井,八戒在井底摸到一具尸首,就驮着爬出了井。悟空找太上老君借一粒九转还魂丹,给乌鸡国国王灌下,国王果然活过来了。妖怪在文殊菩萨面前现出原形,它是支殊菩萨的坐骑:青毛狮子。

15.收服红孩儿

唐僧师徒辞别乌鸡国国王,在一座山前遇到妖怪变成一个小孩被吊在树上,唐僧执意要去救那小孩,并让悟空背着前进。路上小孩作弄悟空,吹起旋风趁机抓起唐僧回枯松涧火云洞。小孩是牛魔王儿子红孩儿变的,他在火焰山修行了三百年,炼成三昧真火,牛魔王特地派他镇守高山。悟空请四海龙王降雨浇灭三昧真火,但雨助火势反而更大。悟空与师弟商量决定请观音菩萨来帮忙,八戒自告奋勇,不料被假观音带往火云洞吊了起来。悟空变成假牛魔王被请到火云洞,红孩儿用生展八字难倒假父王,悟空败走,前往南海请观音菩萨用五彩宝莲台和金箍收服红孩儿。

16.车迟国斗法

唐僧师徒遇到几百个和尚被罚,给道士做苦力。半夜里,悟空、八戒和沙和尚在三清观里戏弄了道士。虎力大仙、鹿力大仙、羊力大仙三位道士告诉国王悟空三人大闹三清观,而此时许多百姓前来求见国王恳求国师能降雨。悟空提议和三位大仙比求雨。悟空请四海龙王降雨三个小时,于是击败了虎力大仙。唐僧高台坐禅又击败了虎力大仙。虎力大仙和悟空比砍头,结果发现虎力大仙是只黄毛虎。鹿力大仙和悟空比剖腹剜心,结果发现鹿力大仙是只白毛角鹿。羊力大仙和悟空比下油锅,结果发现羊力大仙是只大灰羊。

17.智斗青牛怪

唐僧师徒踏雪赶路,悟空去化斋,八戒故意闯入庙内,偷了背心,被背心套上身变成了绳子,惊动了庙里的魔头。魔头把唐僧、八戒和沙和尚一起抓住。玉皇大帝派来的托塔李天王、哪吒、火德星君、水德星君和十八罗汉,都一一斗输了,最后悟空直奔太上老君的兜率宫,知道魔头是太上老君的坐骑青牛,趁牛童偷吃七返火丹睡着时溜到下界。[来源:Zxxk.Com]

18.女儿国奇遇

仲春时节,师徒从子母河乘船到民舍,唐僧、八戒口渴喝了河水,肚子作痛且一点点地鼓了起来,他们已怀胎了。悟空到解阳山破儿洞取落胎泉泉水,却遭到如意真仙的报仇。如意真仙是牛魔王的弟弟,红孩儿是他的侄儿。后来,悟空叫来沙和尚,让沙和尚利用他和如意真仙打架的机会,从井里取了一桶泉水,让唐僧、八戒喝了解胎气。在京城“迎阳驿”,西粱女国王派女丞相提亲招唐僧为国王,当王官举行盛大的午宴后,女王送唐僧师徒出城,不料唐僧被风中闪出的一个女子掳走了。毒敌山琵琶洞的妖精逼唐僧成亲,这个妖精独斗悟空、八戒和沙和尚三人。后来在观音菩萨的指点下,悟空到光明宫请昴日星官降伏了女妖。原来女妖是只琵琶大小的蝎子精。

19.真假孙悟空

西行途中,师徒在树林里遇到一伙强盗,唐僧被吊在树上。悟空打死了两个强盗。夜宿杨老汉家,又遭到了强盗们的再袭击,其中有一个是老汉的儿子。悟空又打死了几个强盗,后被唐僧,赶走。悟空只好去找观音菩萨评理。后来假悟空打昏了师父,还抢走了行李。沙和尚去南海观音菩萨找到了真悟空。真假悟空从花果山开始打起,观音菩萨、玉皇大帝、唐僧都无法认出真假,后来如来佛祖说出了假悟空的本相:一只六耳猕猴。

20.三借芭蕉扇

唐僧师徒路过火焰山,为借铁扇公主的芭蕉扇,孙悟空前往翠云山,却因家仇被扇到小须弥山。二借时,悟空化作虫子钻进铁扇公主肚里,却只逼得假扇。悟空假扮牛魔王骗出真扇后,又被化作猪八戒的牛魔王夺回。后在李天王等天兵天将帮助下取得芭蕉扇扑火。

21.金光寺寻宝

师徒进城前看到十几个和尚披枷带锁沿路乞讨,他们是祭赛国金光寺的和尚。因寺里下了一场血雨,佛宝舍利丢失被国王和大臣处罚。悟空抓住鲇鱼精和黑鱼精去审问,知道舍利被碧波潭的九头怪偷走了。于是唐僧师徒四人、二郎神和梅山六兄弟一起奋战,打死了龙王,咬掉了九头怪的头,从公主手中夺回浑金匣子佛宝舍利。夺回国宝后,国王非常高兴,又听了唐僧的建议,把金光寺改为伏龙寺。

22.小雷音寺擒黄眉

师徒四人来到小雷音寺,唐僧、八戒和沙和尚被假冒佛祖的妖王黄眉大王捆了起来,悟空也被合在金钹里。奉玉帝圣旨二十八星宿中金龙星宿从金钹中救出悟空。战斗中悟空和众天神全部被妖索捆了起来。半夜里,师徒及天神悄悄逃走,又被妖王用白布褡包全收了进去,只有悟空侥幸脱身。真武祖师派来助战的龟蛇二将和五大神龙也被白布褡包装了进去。弥勒佛出现了,告诉悟空妖王原是他那儿的一个黄眉童儿,偷了他的几件宝贝,在此装佛成精。悟空扮大熟瓜,弥勒佛扮瓜农,收服了黄眉大王。

23.孙悟空当医生

在朱紫国,国王被住在麒麟山的妖怪赛千岁抢走了皇后金圣宫娘娘,惊吓得了重病。悟空买药做药丸治好了国王的病,来到麒麟山变做一个叫“有来有去”的小妖头,拿了小妖头腰间的令牌,见到宫内的金圣官娘娘,让她偷了魔王的三个金铃儿。后悟空被发现逃出宫去。晚上,悟空以假换真再偷金铃,让金圣宫娘娘带出宫中。悟空与魔王大战,魔王败下阵来,观音菩萨救了魔王。魔王是观音菩萨的坐骑金毛狮,因牧童疏忽,咬断铁索来到人间。悟空把真金铃儿还给观音菩萨,带着金圣宫娘娘回到了朱紫国。

24.盘丝洞除妖

唐僧去化斋,在盘丝岭被七位女子捆起来吊在茅屋梁上,然后被她们的肚脐眼冒出的丝绳把门封了起来。这七位女子是蜘蛛精,在濯垢泉洗澡被八戒欺负了,逃到黄花观师兄处避难,悟空救出了唐僧,火烧盘丝洞。师徒们来到黄花观,遭道士在红枣中下毒当场晕倒,悟空勇斗道士,打死了七个蜘蛛精。黎山老姆指点悟空去紫云山千花洞请毗蓝婆制服了道士。毗蓝婆拿出红色药丸让师

徒三人吃了,三人都苏醒过来。道士的原形是一条七尺长短的大蜈蚣精。

25.狮驼岭斗三魔

孙悟空先变为一只小苍蝇,飞到一个巡山的小妖精的帽子上,了解情况,然后变成一个小妖,谎称自己是新来的巡山总领,拿出巡山金牌“总钻风”,用极其巧妙的办法了解三个妖精的特点,然后根据三大怪的情况,制定不同的斗争策略,取得了斗争的胜利。

26.比丘国救儿童

在比丘国京城,家家户户门口都放着一个鹅笼,驿丞告诉唐僧鹅笼里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儿童的心肝将做药引来治国王的病,唐僧听后眼泪直流。悟空发现国丈是妖怪,国丈知道做药引的儿童全部被风刮走后,建议用唐僧的心肝做药引。悟空把唐僧变成自己的模样,自已变成唐僧的模样。在比丘王面前,悟空掏出一大堆红心,没有国丈要的黑心,悟空说要掏国丈的黑心做药引,国丈急忙逃跑,悟空追到他住的柳林坡清华庄,与他打斗,此时,南极仙翁来了,给陪空说了妖怪是他的副脚力,趁他下棋时溜走了,本相是白鹿。国丈的女儿原来是一只狐狸。国王吃了南极仙翁赠送的枣儿,顿觉病愈。国王叫城里人各自把小孩领回家,全城百姓感谢唐僧师徒。

27.三探无底洞

在黑松林前,师徒遇到妖怪化做被强盗捆绑在树上的女子,唐僧、八戒坚决给那女子松绑,带她来到“镇海禅林寺”,不料她连吃了六个和尚。半夜,悟空变成小和尚敲木鱼念经,识破了妖精,但唐僧被抓走了。山神指点唐僧被藏在陷空山无底洞。八戒一探打水的老妖,知道唐僧今晚要成亲。悟空二探,变作桃子滚到女妖的肚里,逼女妖放回唐僧。悟空三探,把供着的牌子“尊父李天王之位”拿去向玉皇大帝告状,从而让李天王用缚妖索捆了那妖怪,回天宫复旨。原来,三百年前妖精在灵山偷了如来的香花宝烛,本该打死,饶命后拜李天王为父,拜哪吒为兄,是金鼻白毛鼠精。

28.玉华县收徒

深秋时节,师徒来到孟华县城,拜访了国王的宗室玉华王,因悟空、八戒和沙和尚长得象妖魔,吓坏了玉华王。玉华王的三个儿子在暴纱亭与他们进行比武,都被打败,于是玉华王的三个儿子拜他们当师父。拜师仪式上,他们三人叫铁匠照所用的兵器各打了

一件,不料却被黄狮精偷回豹头山虎口洞,悟空、八戒和沙和尚分别扮作古怪刁钻、刁钻古怪和贩猪羊的,与七个妖精杀成一团,不料八戒、玉华王、唐僧先后被抓,悟空赶到东极妙岩官,请太乙救苦天尊降伏了妖精。

29.观灯遇犀牛

唐僧师徒走进慈云寺,吃了斋饭,方丈挽留他们进城看元宵节。正月十五晚上,师徒四人与众僧来到城里,悟空发现金灯桥三盏金灯是被住在青龙山玄英洞的辟寒大王、辟暑大王、辟尘大王三个妖精吹灭的,酥合香油是被他们吸干的,

唐僧也是被他们卷走的。于是悟空、八戒和沙和尚和他们拼杀起来,八戒也被拖进山洞。太白金星指点悟空请四木禽星来助战,三个妖王现了原形:三只白犀牛精。

30.天竺国降玉兔

唐僧师徒离开金平府,来到百脚山下的布金寺求宿,知道去年一阵狂风把一个女子刮到后院。这个女子是天竺国的真公主。在京城,天竺国的公主抛绣球招驸马,唐僧被那绣球打在了头上,只好成亲,在后宫悟空打了妖精变成的假公主,一直追到她住的兔子洞,太阴星君带着嫦娥及时赶到,妖精显出原形:广寒宫里捣药的玉兔。国王亲自去布金寺迎接公主,他把百脚山改为宝华山,整修了布金寺。

31.如来赐真经

唐僧师徒四人一起缓步登上灵山,有条河拦便了去路,大家没有采纳悟空的“凌云渡”,而是一起乘坐无底小船来到雷音寺门外。如来传者召唐僧进殿。阿傩、伽叶没有索到师徒的礼物,传给唐僧的是无字经,后燃灯古佛命白雄尊者把马驮的经书抓破,师徒发现了真相,他们重回雷音寺。阿傩、伽叶给唐僧他们传有字的真经,共五千零四十卷。

32.归途落水

师徒到达通天河西岸,当年途中送他们过河的那只白鼋在高喊,他们连人带马上了鼋背。白鼋踏水面如履平地,直向东岸游去

。快到岸边时,老鼋问唐僧是否帮他问如来佛祖他什么时候可修炼成人身。唐僧已忘了问如来佛祖,只好不回答,老鼋一生气沉入水中,师徒连人带马落到水中,衣服和经书全部都被水浸湿了。

33.台下受封

唐僧归来后,随唐太宗来到雁塔寺登台讲经。刚讲究真经,八大金刚要他们一起回西天去,如来传旨,要唐僧等人在台下受封:唐僧被封为旃檀功德佛,悟空被封为斗战胜佛,八戒被封为净坛使者,沙和尚被封为金身罗汉,白龙马被封为八部天龙马。悟空一成佛,他头上的那个金箍自然脱落了。

【作品主题】

作品通过神话的形式,表现了丰富的社会内容,曲折地反映出现实的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书中借助孙悟空的形象,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反抗专制压迫、战胜邪恶和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孙悟空积极乐观、勇敢无畏、不怕苦难、敢于斗争的精神,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顽强的斗争精神。

【人物形象分析与情节勾连】

人物

性格特征

典型故事情节

孙悟空

武功超群、无畏无惧、除恶务尽、重情重义、机智过人、神通广大、桀骜不驯、敢作敢当、敢于反抗压迫、勇敢机智、爱憎分明、嫉恶如仇、正直无私、无所畏惧、好胜心强、喜欢搞恶作剧

勇闹水帘洞,闹龙宫,闹地府,大闹天宫,囚禁五行山,大闹黑风山,云栈洞收八戒,神化引婴儿,大闹五庄观,三打白骨精,大战红孩儿,留名三清观,显法车迟国,大闹金兜洞,真假美猴王,三调芭蕉扇,计盗紫金铃,三探无底洞,大战青龙山

唐僧

心地善良,崇信佛法,严守戒律,立场坚定,勇往直前,有时贤愚不分,好坏不辨。

秉诚建大会,浮屠山受心经,四圣试禅心。恨逐美猴王,有灾沉水宅,女儿国逼婚,路阻火焰山,木仙庵谈诗,朱紫国论前世,黑松林逢魔,供状玄英洞,灭法国受阻,地灵县斋僧。

猪八戒

忠勇善良,战斗勇猛,知错能改,淳朴憨厚,吃苦耐劳,好吃懒做,见识短浅,贪恋女色,贪小便宜,耍小聪明,爱挑拨是非。

天庭戏嫦娥,被贬投猪胎,高老庄招亲,半山开路,大战流沙河,承恩转山林,义激美猴王,四圣试禅心,助力败魔王,忘形濯垢泉,大战青龙山。

沙僧

取经意志坚定,任劳任怨,默默奉献,偶尔犯错,但知错能改。

失手打破琉璃盏,被贬流沙河,大战流沙河,大战黄袍怪,大战青龙山

白龙马

任劳任怨,不辞劳苦,赤胆忠心,关键时刻挺身而出

纵火烧宝珠,被贬鹰愁涧,化身白马,刺杀黄袍怪。

如来佛祖

法力无边,权力无限,出尔反尔,徇私情,有时缺少尊神风范。

收服孙悟空,辨识六耳猕猴,收服大鹏雕,惩罚乌鸡国。

观音菩萨

心存仁爱,大慈大悲,普救众生,

法力无边,手段高强。

寻找取经人,设置磨难,鹰愁涧收服小白龙,收服熊罢怪,流沙河点化沙和尚,五庄观医活人参果,火云洞智取红孩儿,捉拿灵感大王,麒麟山招回赛太岁,灭法国化身传信。

太上老君

位列仙班,处处维护天庭利益,道行深厚,法力无边,脾气随和,与世无争,胆小怕事,吝啬小气,滑稽可笑。

金刚琢打孙悟空,三昧真火炼悟空,取经途中设险阻,收服小童,收服青牛。

二郎真君

武艺超群,法力深厚,讲义气,重情义。

大战孙悟空,助

悟空打败九头怪。

红孩儿

武艺高强,拥有喷烟吐火的法力;奸诈阴险,富有智谋;顽劣凶残,胆大妄为。

骗取唐僧,擒八戒,战悟空,不敬观世音。

铁扇公主

狡猾奸诈,具有强烈的复仇意识,倔强泼辣,温柔多情,富有人情味。

掌管芭蕉扇,扇走孙悟空,假扇骗悟空,献扇救夫。

【艺术魅力】

《西游记》可以说是一部最能体现我国民族丰富想象力的小说。它创造了神奇绚丽的神话世界,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天上地下,龙宫冥府,人物的活动有广阔的天地,可以无拘无束地充分施展其超人的本领。情节生动、奇幻、曲折,表现了丰富大胆的艺术想象力。

《西游记》在中国小说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是明代神魔小说的杰出代表,和《三国演义》、《水浒传》一样,成为中国人民家喻户晓的古典小说名著,它问世以后即产生广泛的影响。[来源:学+科+网]

【精彩语言赏析】

1感盘古开辟,三皇治世,五帝定伦,世界之间,遂分为四大部洲:曰东胜神洲,曰西牛贺洲,曰南赡部洲,曰北俱芦洲。这部书单表东胜神洲。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此山乃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自开清浊而立,鸿蒙判后而成。真个好山!

赏析:简洁的几句话,交代了傲来国,花果山,带人进入这神奇的世界。

2.数村木落芦花碎,几树枫杨红叶坠。路途烟雨故人稀,黄菊丽,山骨细,水寒荷破人憔悴。白灊红蓼霜天雪,落霞孤鹜长空坠。依稀黯淡野云飞,玄鸟去,宾鸿至,嘹嘹呖呖声宵碎

[来源:Z#xx#k.Com]

赏析:此为对季节入秋的描绘。作用当然也不单单是写景,这首词描绘的秋景凄寒寂寥,落叶、烟雨,诗意中有旅人孤独的悲伤情怀,也有山高路远、路途终点茫茫无期的担忧。

3.尖嘴缩腮,金睛火眼。头上堆苔藓,耳中生薜萝。鬓边少发多青草,颔下无须有绿莎。眉间土,鼻凹泥,十分狼狈,指头粗,手掌厚,尘垢余多。还喜得眼睛转动,喉舌声和。语言虽利便,身体莫能那。正是五百年前孙大圣,今朝难满脱天罗。

赏析:此处对孙悟空的描写,突出了他桀骜不驯、不拘小节的人物形象。“尖嘴缩腮,金睛火眼”表现他本领高超,与一般猴子不同;“头上堆苔藓,耳中生薜萝”表现

他与大自然亲密相处,心性狂野;“眉间土,鼻凹泥,……手掌厚,尘垢余多”表现他粗野,不经管教的形象。寥寥数句,却总概括了孙悟空的能力、性格、形象,堪称经典。

4.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真是“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一朝天气炎热,与群猴避暑,都在松阴之下顽耍。你看他一个个——

赏析:这段话用简洁的语言叙述了孙悟空在山中的无忧生活,在与自然的亲密接触里,不知人间几何,读起来却又让人觉得很是值得怜爱的。

5.一行三人,连马四口,迎着清霜,看着明月,行有数十里远近,见一山岭,只得拨草寻路,说不尽崎岖难走,又恐怕错了路径。

赏析:精练的语言角度要素。时间为凌晨,地点为荒郊野外,“拨草寻路”“崎岖难走”暗示了环境的凶险与不确定,平添了紧张气氛,也表达出一行人取经的不易,为下文遇见凶险做铺垫。

6.势镇汪洋,威宁瑶海。势镇汪洋,潮涌银山鱼入穴;威宁瑶海,波翻雪浪蜃离渊。水火方隅高积土,东海之处耸崇巅。丹崖怪石,削壁奇峰。丹崖上,彩凤双鸣;削壁前,麒麟独卧。峰头时听锦鸡鸣,石窟每观龙出入。林中有寿鹿仙狐,树上有灵禽玄鹤。瑶草奇花不谢,青松翠柏长春。仙桃常结果,修竹每留云。一条涧壑藤萝密,四面原堤草色新。正是百川会处擎天柱,万劫无移大地根。

赏析:长短句结合,一路对偶下来,让人叹服作者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字里行间,现出一个美丽神奇、钟灵毓秀的花果山来。

7.跳树攀枝,采花觅果;抛弹子,邷么儿,跑沙窝,砌宝塔;赶蜻蜓,扑八蜡;参老天,拜菩萨;扯葛藤,编草未;捉虱子,咬圪蚤;理毛衣,剔指甲;挨的挨,擦的擦;推的推,压的压;扯的扯,拉的拉,青松林下任他顽,绿水涧边随洗濯。

赏析:运用生动形象的动作神态描写,展现了猴儿们快乐悠闲的日子,读来让人忍俊不禁,眼前满是猴儿们撒泼玩耍的场景了。

8.参天古树,漫路荒藤。万壑风尘冷,千崖气象奇。一径野花香袭体,数竿幽竹绿依依。草门楼,篱笆院,堪描堪画;石板桥,白土壁,真乐真稀。秋容萧索,爽气孤高。道旁黄叶落,岭上白云飘。疏林内山禽聒聒,庄门外细犬嘹嘹。

赏析:此环境描写出了人物化险为夷后的舒畅心境。炊烟袅袅的村景,低吟的狗吠声,表达出人们安居乐业、生活恬静美好的状态。安抚了读者刚刚随着人物一起恐慌的心情。[来源:学.科.网]

[来源:学_科_网]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